佘詩曼,1975年5月28日出生於香港,1997年參選香港小姐競選獲得季軍後正式加入香港無線電視台而進入娛樂圈。
入行第17個年頭,佘詩曼憑著《使徒行者》「釘姐」一角實現在TVB的華麗回歸,2014她再成為TVB「雙料視後」。
佘詩曼不僅對美食沒有抵抗力,也愛下廚,經常會參加一些美食節目。
對待下廚總是那麼的認真。
佘詩曼五歲時,父親遇上交通意外喪生。媽媽那時候挺著大肚子,弟弟還沒有生出來,阿佘看見媽媽不停地哭,便對媽媽說:「媽媽不哭,我陪你睡吧。」從此,佘詩曼陪著媽媽睡了十多年,直到去瑞士念書。捨不得離開媽媽,也許是她還不選擇嫁的原因之一吧!
2011年離巢去內地發展前,佘詩曼一直是TVB最勤奮的花旦,十年如一日堅持每天十六七個小時拍攝,有過五天四夜不睡的記錄,好幾年也沒跟公司請過假,就連受傷也要堅持,阿佘回憶自己記憶深刻的受傷經歷,一次是拍《帝女花》因為太累現場滑倒,下巴被玻璃茶几磕破還留下疤痕,一次是《火舞黃沙》為了保護背著的小孩摔倒在地崩掉了牙齒。
剛出道時的佘詩曼,嬰兒肥的面孔,演技稚嫩,聲音嬌嗲,被指責為雞仔聲,受到戲路限制,經常扮演無助柔弱的角色。在《澳門街》里扮演的角色非常貼近當時的狀態,清新俏麗的短髮扮相,伶俐可人的舉止而這個角色,也讓她稍微擺脫了「小白兔」的狹窄戲路。
2003年,佘詩曼主演的《洗冤錄II》 、《西關大少》 、《帝女花》三部劇集收視不俗,並且憑《帝女花》中催人淚下的長平公主一角第三度獲提名「最佳女主角」五強。
2004年,佘詩曼迎來了其演藝生涯中又一代表作和里程碑——由金牌監製戚其義執導的《金枝欲孽》。佘詩曼飾演的董佳·爾淳是其七年演藝生涯演技和扮相最佳者。
2006年,佘詩曼在《鳳凰四重奏》中演繹四個時代不同性格也不相同的角色,佘詩曼詮釋出了屬於四個時代的四種不同的愛情,貫穿著一種生生不息的信念,每個角色都把握得精準自然,委婉時沉靜溫柔,張揚時大膽自主,生動鮮明,這次表演讓她成為TVB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年同時獲得最佳女主角和我最喜愛的電視女角色兩大獎項的雙料「視後」。
佘詩曼十分喜歡小孩,百忙抽空帶契兒契女去吃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