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孩長大了一口「狗牙子」,都是因為不注意這三點

@ 2016-12-17

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牙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部分牙齒問題都是從童年時期開始的。

廢話不多講,直接重點!

替牙期兒童應注意哪些問題?主要要注意一下三點。

(1)注意乳牙的脫落時間。注意觀察乳牙的脫落和恆牙的萌出,是否在平均年齡範圍之內,若乳牙遲遲不脫,則可能影響恆牙的萌出,應請醫生檢查治療。

(2)注意口腔衛生。替牙期兒童口腔中既有鬆動的乳牙又有新萌出的恆牙,牙齒排列不爭氣,容易積存食物,發生齲齒,也容易引起牙齦發炎。所以,替牙期兒童更應該注意口腔衛生,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3)注意糾正不良習慣。當乳牙鬆動或恆牙初萌時,兒童喜歡用舌頭去舔弄,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舌肌的力量可改變牙齒位置,造成前牙前突或上、下牙不能賀龍。家長應注意觀察,及早提醒和糾正孩子的舔牙習慣。已形成了不良習慣的兒童,可到醫院配戴矯治器矯正。

下面為大家解答關於「馬牙子」的問題

「馬牙子」是怎麼回事?

剛出生的新生兒或出生後1~2個月的嬰兒,有的口內牙床上長出像小米或大米樣大小的白色球狀顆粒,數目不一,看上去很像小牙。

其實這不是牙齒,而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增生增厚,形成板狀,並按照頜骨牙床的形成彎曲成馬蹄形,這就是牙板。牙板形成後深部細胞加速增生,在一定的位置上形成20個乳牙胚,這就是乳牙發育的開始。最初牙板和口腔上皮相連,乳牙牙胚發育到一定時候,牙板破碎,破碎的牙板一部分被吸收,沒有被吸收的就逐漸增生角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顆粒,醫學上稱之為上皮珠,俗稱「馬牙子」。它們逐漸增生,接近口腔黏膜或露出黏膜之上,幾個星期後,經進食、吸吮的摩擦,可自行脫落。一般無任何症狀,對口腔頜面部的發育和健康沒有任何影響,不需做任何處理,切不可用針挑或用毛巾擦,否則容易損傷黏膜,造成感染。如果長期不脫落,應請醫生診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