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公司:轟六K機群一次出動,能射400枚飛彈徹底毀滅關島

@ 2016-12-16

圖:轟六K

由於各種歷史因素,美國蘭德公司一直在國內享受著形成原因複雜的極高名氣;因此各類假託出自蘭德公司的觀點、文章、名言,一直充斥著國內。不過這回,筆者倒真的是在蘭德公司的官網裡,在正兒八經的蘭德出品的作品裡,看到了他們對於中國轟六K型轟炸的打擊範圍評估。

圖:貨真價實的蘭德出品

圖:蘭德公司對於轟六K的打擊範圍評估

這張示意圖中,蘭德公司認為轟六K在從華中東部機場起飛的情況下,攻擊半徑可以覆蓋日本本土和關島,最遠可以覆蓋幾乎巴布亞全境——雖然很多人根本沒聽說過這麼個地方,它們和中國軍事戰略也毫無關係。

不過拋開示意圖的細節問題,蘭德公司明確表示;如果按照75%的妥善率計算,如果中國裝備75架以上轟六K,則有能力在一次攻擊任務中,對遠離中國大陸1500-2300海里(摺合2778-4259公里)外的目標發射超過400枚巡航飛彈。而這對於關島和日本北部的三澤空軍基地,「將造成毀滅性後果」。

圖:圖-16年代太早,因此原始設計採用渦噴發動機,推力小而油耗奇高。轟六K通過換D30渦扇發動機、結構減重,實現了載荷和航程能力上的巨大改善。

正如很多人所知,轟六平台基於蘇聯的圖-16轟炸機仿製而來,這是一種上世紀50年代的中型轟炸機,基本設計已經非常陳舊。而後來蘇聯相繼開發了圖22系列超音速轟炸機取代圖-16,中蘇緊張的年代裡,中國一直被籠罩在圖22系列,尤其是圖22M系列的陰影下。

圖:故障率高、難以維護,是所有變後掠翼飛機的通病。圖22M在服役時,故障率更是高到連蘇聯地勤自己都不能忍的地步,冠以「全天候缺陷載體」的美譽,到後來圖22M3時才算是有所好轉。

圖:美國空軍的B1B,其可靠性和出動能力,也同樣大幅度低於B52。

也正是因為那段歷史,80年代末以來,國內很多人一直呼籲和推動國內引進圖22M系列轟炸機、甚至更大的圖160轟炸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國土防空型空軍對戰略打擊能力需求不明顯、經濟壓力較大等等,最終未能變成現實。而從今天看,沒有引進圖22M和圖160,對於中國空軍是一件極為幸運的事情。

圖:現代戰鬥機的制空打擊能力非常可怕,對於轟炸機這樣的大型低機動性目標攻擊距離非常遠,哪怕是漏掉1、2架,就足以毀滅整個轟炸機編隊

因為隨著現代防空系統和高性能戰鬥機的發展,除非己方的防空壓制力量已經徹底壓制、摧毀對方的防空體系,己方的制空戰鬥機已經徹底掌握對方頭上的制空權;否則只要漏過幾套機動式的防空系統,特別是漏掉幾架戰鬥機,所有進入對方領空進行領空轟炸的傳統轟炸機都只能面臨滅頂之災。

圖:現代強國的防空體系下,非隱身轟炸機強行突防都是找死

圖:非隱身轟炸機現在只有一個靠譜的用途,充當遠程巡航飛彈發射平台

要克服這種局面,有三種途徑:讓轟炸機飛的更高更快——而這根本不是3馬赫、2萬米高度以內的飛機能滿足的,何況即便是B1B和圖160也做不到這個水平;剩下兩條可行的途徑,第一是隱身,讓對手難以發現和鎖定,類似B2;其次就是遠距離投放武器,在還沒有進入對方的防空圈範圍時,就能完成攻擊和脫離。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B1、圖160突防能力喪失殆盡,生存能力已經和B52、轟六這樣的老式型號無本質區別,存在意義被極大的削弱了。它們花費極大代價的複雜飛行結構不僅不能帶來實質性的作戰性能優勢,反而會帶來採購和維護費用高昂、可靠性低下等一系列問題。

圖:如果中國真引進了圖160,那會讓中國空軍一頭扎進死路里多耽擱至少30年

而轟六、B52這樣的老式亞音速固定後掠翼轟炸機,反而能在換裝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掛載遠程巡航飛彈以後,實際作戰能力完全不遜色於同等載荷航程能力的超音速轟炸機。

如果中國當年引進了圖22M和到今天才勉強形成戰鬥力的圖160,一方面不知道要無畏的消耗多少財力人力;另一方面,它們將極大的阻礙中國空軍戰略轟炸力量向隱身時代轉型——畢竟花那麼多錢才新裝備起來的體系,總不能說淘汰就淘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