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人們總會對其傳奇的經歷充滿著好奇。特別是朱元璋死後明朝的故事,更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眾所周知,在封建時代如果一個王朝滅亡後,很多皇族後裔為了人身安全都會改名換姓以求自保。今天小編將給大家介紹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周定王朱橚後裔的故事。
朱橚(1361-1425),朱元璋第五子,朱棣的胞弟。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為周王,十四年(1381年)出任開封藩王。
2007年有關人員在調查周定王后裔情況時,意外發現了一支周定王后裔,其中還有人自稱是朱元璋的第20代長孫,他們就是河南省開封市杞縣東部,距縣城10公里的一個偏遠小山村裴村店鄉屯莊村的高家。
目前該村莊中高家家族中有19戶83口人,最年長的是83歲的高廣升,他就是朱元璋的第20代長孫,也就是周定王的後裔。據高廣升介紹,朱元璋第十二代孫高倫是清朝進士,乾陵皇帝在位時被封為潯州府(今廣西貴平市)左堂。他的其第二個妻徐氏娘家是屯莊村的大戶,她不願意跟隨丈夫千里迢迢去廣西生活,於是就帶著孩子高日丙暉到娘家居住,最後就有了現在高家後代。
這裡就出先了一個問題了,既然他們的先祖是朱元璋,那麼為何要改姓高呢?
(圖:高廣升)
在高家保存的清乾隆四十六年春重修的《高氏家譜》序言中,有著這樣的記載「明季遭流寇沖斥,黃水漂沒,王子王孫各依外家之姓以逃竄於四方,而高氏之為高氏亦以此。」
除了族譜中關於高家改姓的原因,高家還流傳一種說法。當年李自成軍隊在追殺周定王后代時,一位母親抱著孩子被士兵攔住盤問姓名。結果這位母親沒有開口,只是用指了指天空,意思是說是天子後代。當兵的沒有細問,說:「啊,是姓高。」就放他們走了。這位老母親認為「高」字護佑了他們,就把「高」字作為兒子的姓,從此代代沿用。
在《高氏家譜》還記載,「周定王橚,太祖嫡五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吳,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周,十四年(公元1381年)就藩開封府,洪熙元年薨。」因此,高家把周定王朱橚作為自己的始祖,就這樣高家一代代的傳承了下來。
常言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年由於社會形勢所逼他們改姓高,這不僅使他們避免了被殺害的命運,也給他們帶來了在清朝做官的機會。
通過族譜的記載以及當地縣誌的記錄,高家的確是明朝開國皇帝的後裔。目前,高家準備去尋找其他支脈的親人,如果有可能還將恢復自己的原來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