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日本軍隊進入越南,從此對越南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殖民統治。認真的說,日本對越南的統治是不留後路的,因為日本根本就沒有打算長期占領越南。日軍的橫徵暴斂對越南的影響相當大,在日軍占領的5年時間裡,有超過200萬越南人活活餓死。這是日本的又一筆血債,可惜日本至今仍不承認。
一、日軍進入越南堪稱是一舉兩得
截止1940年年初,中國的抗戰已經處於相持階段,中國沿海地區的出海口已經被日軍占領。當時國際援助中國的物資只能借道越南然後進入中國,滇緬公路出現之前,這也是唯一的通道。日軍那時已經占了了廣西東部地區,而越南還是法國的殖民地。日本方面要求法國終止運輸活動,法國駐越南總督採用陰奉陽違的辦法,搞得日本十分惱火。可是法國畢竟還是世界第五強國,日本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在這年夏天,法國戰敗投降,德軍進入了巴黎。法國貝當元帥組建了傀儡政權,這個政權唯希特勒馬首是瞻。到了這一步,日本已經沒有必要太在乎法國的態度。日本準備直接切斷中國的這條運輸線,同時還可以獲得越南的大米,這對日本是一舉兩得的。
1940年9月,3萬多日軍從廣西進入越南境內。當時在越南的法軍兵力只有5000多人,根本沒有與日軍作戰的能力。而且在德國的壓力下,法國維希政權決定將越南部分地區移交給日本。日本進入越南之後,立刻就盯上了越南的大米。越南本身沒有什麼資源,但是水稻產量很高。日本恰恰又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日軍決定將越南地區的大米運往日本。日軍在越南推行糧食配給制,每個越南人德口糧都是按天發放的。各個米店不得一次性出售100斤以上的大米,否則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從田地的剛剛收穫的糧食也無法逃脫,日軍規定必須將其中75%的糧食上繳。在刺刀的威脅下,越南農民只能屈從於暴政。如果農民自己的糧食不足,需要花錢購買日軍控制的糧食,價格是當初的三倍以上。
二、由於統治基礎有限,日軍開始推行種植改革
1941年年底,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隨後日軍逐步控制了大半個東南亞地區,日本對東南亞地區的控制很不自信。日本高層認為美軍早晚會打回來,所以自己要在這一段時間能,儘可能的壓榨東南亞地區。在統治方式上比在東北地區狠得多,這就是標準的搶了就跑的強盜邏輯。為了能夠利用越南等地的資源,日軍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政策。日軍強迫很多越南農民改種橡膠、棉花等戰爭需要的作物,這就造成了越南地區的糧食產量嚴重不足。到了1944年,有錢也買不到大量的糧食。也就是在這一年,越南發生了特大洪災,北部的大量耕地被淹,越南的糧食產量急轉直下。此時日軍為了保住自己的軍隊供應,囤積了剩餘的糧食。
越南的很多農民只能攜家帶口的逃亡,南部的逃亡泰國,北部的逃亡中國廣西。這次災難究竟餓死了多少人,各方的說法不一。日本人自己說只餓死了幾萬人,日本人說話的德行大家都清楚,這話根本不能相信。法國人認為至少100萬以上,這個數字比較客觀。後來的越南政府則認為超過200萬,而且至今仍要求賠償。有一個數字是非常準確的,在日本統治越南的5年時間內,一共向日本本土運輸了100餘萬噸的大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以後,越南要求日本做出賠償。最終日本向越南賠償了3900萬美元,此外菲律賓、泰國等國家都要求了賠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