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嗆大陸是外強中乾?台灣終於說真話

@ 2016-12-16

據台灣「中央社」12月12日報道,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最近不但接聽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電話,更質疑是否須再受「一個中國政策」束縛,連連展現對華強硬態度,但歷史學者指出,美國總統對中國往往是先硬後軟。

主張收縮戰略的特朗普卻對中國格外「上心」

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認為,這通電話是美國改變新策略的開始,將與中國台灣交往,並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不過,「中央社」援引歷史學家的話稱,這通電話固然前所未見,但對中國擺出強硬姿態則不然,幾十年來,歷任美國總統上任時幾乎都對中國發出相當負面的言辭,但接下來的作法通常都可以預料得到。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這麼早就斷了自己的退路真的好麼

約翰霍普金斯高等國際研究學院中國部主任藍普頓說,美國政治人物對中國放狠話的傳統由來已久,但「當他們擔任公職時,會發現若是要維持原先態度,會造成非常大的害處」。

以前幾任總統為例:

里根總統(RonaldReagan)

里根1981年就職時,美國與中國關係原已不佳,他在選戰期間曾痛批當時的總統卡特在1978年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作法,他一再承諾當選後會恢復與台灣的「官方關係」,以及達成新的武器交易。

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訪華和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晤

不過,里根上任後,卻與中國開展了比以往更密切的關係,美國軍方官員首度與中方官員會晤,而且美國開始出口「軍民兩用科技」給中國軍方,包括魚雷與直升機等。里根更在1982年與中國簽署「八一七公報」,同意逐步減少對台軍售。

柯林頓總統(BillClinton)

柯林頓在競選期間以譴責中國政府聞名。他承諾會迫使中國改變。

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和江澤民主席會晤

但柯林頓也很快面臨美國企業對這項策略的強大反彈,因為商界擔心這會引發貿易戰,他後來退讓,最後不但延長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還協助中國談判進入世界貿易組織。此外,柯林頓在1998年還提出對台「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任何必須以國家名義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

小布希在選戰中曾表示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不是「戰略夥伴」。但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恐怖襲擊後,他發現需要中國支持他發動的全球反恐戰爭,因此態度丕變,形容美國與中國建立了「坦率和具建設性的合作」關係。

美國總統小布希訪華和胡錦濤主席會晤

整整時隔36年!彭加木失蹤之謎被揭開 點擊進入掃碼查看》》》

歐巴馬總統(BarackObama)

現任總統歐巴馬就和將接替他的特朗普一樣,在競選時承諾會把中國列為外匯操縱國,但後來也改變態度,甚至避免與分裂中國的「藏獨」分子達賴喇嘛的會面。

美國總統歐巴馬訪華和習近平主席會晤

藍普頓表示,特朗普似乎可能成為大不相同的美國總統,他與蔡英文通電話,也許是超越以往的外交突破,但特朗普絕對不是第一位對中國先硬後軟的總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