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心理話題——在看似好人當道的社會,壞人都在哪裡?或許,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好人,只有披著好人面具的壞人。心理學黑羊效應,非常經典且十分貼近我們生活的一種群體心理學效應,它告訴我們,或許在我們心中所謂的好人,其實也會是惡魔,即使是我們自己。七十年前,卡爾維諾在黑羊預言中對人性的預判最終在現代心理學家的研究下得以呈現。
生活中,無論是學校還是單位,我們時常感覺到來自群體的壓抑和充滿惡意的窺視,無論你是優秀還是落魄,這種感覺,就像是被仍在了孤島一般的絕望。黑羊效應,即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好人卻默默窺視,心中暗喜;而這個黑羊,即是被欺負的好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黑羊,但我們同樣扮演著欺負黑羊的屠夫,默默窺視卻沒有行動的白羊,只是有時我們深入角色,毫無察覺罷了。
沒有一個理智的人會接受理智——弗洛伊德
你是否常常覺得什麼都沒做錯,卻遭到了群體的孤立或排擠?有可能你已經陷入黑羊效應之中。
我們有可能在社會中遇到這樣幾個問題:
1、你十分優秀,以至於在公司威脅到了上級領導的地位;而這位領導,利用權威想辦法對你進行抹黑,而這一切都已被同事們察覺。於是,同事們為了不和權威產生衝突,便產生了兩種群體:親領導者(屠夫)與旁觀者(白羊)。這時,你所處的氛圍已經變化,親領導者自然對你冷漠對待,更有甚者為了迎合權威,時常對你惡語相加,在從眾的心理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對你的排擠之中,而旁觀者只是默默窺視,只希望這場風波不要涉及自己。這時候,你身處黑羊效應,感覺到的只有孤立和無援。
2、公司承受了一次重大的業務失敗,雖然你只是承擔了其中並不關鍵的一鏈,但是你卻成為了這場業務失敗的風波,於是,你成為了一個無辜的替罪羊。整個團隊急於的想找一個替罪羊來承擔業務失敗的責任,而你不湊巧的就被選中,成為了這隻黑羊。此時,逃過一劫的好人們紛紛成為屠夫,因為他們急於想把責任推向你,你又陷入了黑羊效應之中,而白羊們,即使不攻擊你,也明白,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大家嘴中的「禍害」劃清界限。
3、你是一個有志青年,你想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理想,也許這個理想看似不靠譜,但你還是想努力實現;但是,家人希望你考上公務員,拿著穩定的工資,長輩們開始勸你,想要開導你,教化你,但是在理想的面前,你依然不就範。於是,王家兒子,李家女兒就成為了長輩們對比你的工具,長輩們的權威心理,認為他們一切都是對的,你感覺在家裡逃不過這個話題,陷入了黑羊效應。先不說理想或長輩們的對錯,但是在這裡,的確已經被孤立。
從這三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們也許不會經常的成為黑羊,但是,我們也並不是所謂的好人,在群體中,我們常常扮演著屠夫和白羊的角色,而我們並未覺察,依然充當著另一種角度好人。
為什麼我們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了黑羊,為什麼感覺什麼都沒做錯就成為了眾人攻擊的對象?
這個問題放在單一環境下很難說清,但是在社會中,你會成為黑羊的原因有這麼幾種:
1、你曾經在不知不覺中做過屠夫或白羊,即使你不知道,但在別人心中印象深刻。
2、你很幸運被選中成為黑羊或陷入某場鬥爭,真正的無辜者。
3、你犯了一個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錯誤,面對自尊,你無法承認。
4、你過於執著堅守的觀念使別人厭煩,不敢靠近,把自己變成了黑羊。
5、你過於看重集體利益,輕視個體權益,導致較容易成為黑羊。
我們無法逃過生活中的黑羊效應,我們有時,也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了屠夫和白羊。
為什麼我們身邊的好人,突然就變成了冷血的屠夫和冷眼旁觀的白羊呢?
1、逃避責任,我們很多時候會把事情失敗的責任加到別人身上,認為他人對失敗的責任更大。
2、自我保護,當我們意識到自身地位、權益受到威脅時,我們便開始反擊,這種反擊看似是一種正當利益,但是搞不清楚情況時,往往就造就了無辜的黑羊。
3、從眾心理,有時一件事情並不關乎自己的利益,但是當周圍人都攻擊黑羊時,或許是出於無意識,或者是出於潛意識中要和群體保持認知一致,於是,自己也成為了屠夫中的一員。就像是我們在玩桌遊遊戲時,一旦有人被懷疑是壞人,那麼,這個人被投票殺死的可能性就會變得非常大,現實生活也是如此。
所以,無論是屠夫或白羊,有可能他們並不是有意識地充當了壞人的角色,只是,在群體心理的影響下,下意識的成為了扼殺黑羊的幫凶,而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意識不到,而且經常發生。
在平時生活中,成為黑羊的自己往往怨聲載道,成為屠夫的我們振振有詞,成為白羊的我們卻事不關己,但在這一切不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是自己心中的好人。社會中,有時成為陷入黑羊效應的人往往理由很可笑,如「你長得太醜」、「你性格太內向」、「你是個懶惰的胖子」等等,在面臨這種欺凌的時候,很多人往往保持冷眼旁觀,但是,卻不知,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也會成為那隻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