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和太陽提供源源不斷的熱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實際上,太陽上發生的是氫-氦聚變反應,原理和氫彈爆炸是一樣的,在一定條件下,氫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互相碰撞而聚合成一種較重的原子核:氦核,同時把核中貯存的巨大能量(核能)釋放出來。據計算,1公斤氘燃料,至少可以抵得上4公斤鈾燃料或一萬噸優質煤碳。
太陽上產生的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可控的聚變反應,就好像無數的氫元素原子核排著隊不停的互相撞擊,源源不斷的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人類製造的氫彈顯然是一種既不可控,又無法延續的聚變反應,如何讓聚變成為人類能控制的清潔能源的來源就成為各國爭相攀登的技術頂峰。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的聚變裝置取得連續穩定反應60多秒的成績,可以說,中國在人工可控核聚變領域是站在最頂端的。而美國雖然起步較早,但其托卡馬克裝置已經停止運行很多年,現在依靠歐洲裝置進行研究。
有媒體12月9日報道稱,在中國安徽合肥董鋪水庫一座半島上,中國的物理學家製造出比太陽中心溫度還要高的氫等離子體,並且穩定燃燒了一分多鐘。中國這座裝置稱為:先進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英文簡稱是EAST。雖然穩定燃燒時間只有60多秒,但是整個過程中,燃燒的氫等離子體在高能磁場約束下十分平穩,相比較歐美的同類裝置,雖然燃燒時間最長達到100秒,但是狀態十分不穩定,幾乎處於爆炸邊緣,說的不好聽的,歐美裝置更像是賭博,稍有不慎,聚變裝置就變成一顆氫彈,這樣的狀態是無法進行生產化運作的。
中國裝置更為先進的一點還在於,整套系統是一條完整的聚變,發電,儲能,輸出系統,也就是說未來一旦可控核聚變反應時間達到要求,可以直接輸出電能,而歐美的核聚變裝置則根本不在一個水平,僅僅是實驗室設備的放大和強化,並無後續實際應用考慮,因此,中國的人造太陽或許是未來人類清潔能源的唯一形式,中國智慧將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