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桃 @ 2016.12.11 , 15:30
吃喝的時候可以發出很大聲音、抽鼻子,但不管怎樣,不要給自己倒飲料!
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些東西我們早就習以為常,也知道該如何表現才會讓人覺得有禮貌。但這個國家的禮貌表現到了另外一個國家有可能是粗魯行為,日本也不例外。
# 榮譽獎:吃東西製造噪音
Sponsored Links
我不知道你們那裡的習慣如何,但我從小就被教導說,在與其他人一起吃飯的時候,發出噪音是最糟糕的行為,對著主人摔碗筷也一樣。
但在日本,當你去拉麵館的時候,充斥在空氣中的是什麼聲音呢?人們吸面的聲音。在日本,這樣做說明你很享受飯菜。對於某些人來說這聲音很噁心,但對於某些人而言這聲音非常悅耳,這是他們想要嘗試去不敢真正實踐的行為。
顛倒的禮貌不止於此:在公眾場合抽鼻子這種行為雖然被視為不替他人著想,但別人對你這種行為的接受度卻很高。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行為雖談不上禮貌,但如果你做了人們也不會覺得你粗魯。
#5. 一聲不吭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聲音,日本人對其它聲音非常講究,尤其是在公共運輸上出現的聲音。任何曾經去過日本的人都曾體會過寂靜無聲的列車,有時候車裡有上百個人但一點聲音都沒有。
你可能會問,那上面提到的那兩種聲音不是讓人惱火的噪音嗎?答案是:吸麵條和抽鼻子並非不必要的噪音,畢竟人們在吃麵條和擦鼻子的時候肯定會有聲音。在列車 / 公交車上打電話?這噪音是不必要的,你可以等到下車之後再打。
Sponsored Links
#4. 電梯禮儀
我不知道其它國家是怎樣的,但在美國坐電梯的時候大家都雜亂無章。人們匆匆忙忙的,電梯門會像飢餓的怪獸那樣夾到人。
但日本不這樣!就像鞠躬和大聲吸麵條一樣,禮貌地使用電梯也是常識的一部分。
這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按鈕的使用。如果你與一群同事或者客人在一起,那麼你最好一直按著開門按鈕,直到大家都進來了為止,你自己是最後進或者出的那個人。就算你沒有跟客人在一起,如果你旁邊就是電梯按鈕,那麼按住開門按鈕直到每個人都進來是一種禮貌行為,隨後儘可能快速地按下關門按鈕。
這與美國相反,在美國開關門按鈕沒什麼用,它們只是展覽品罷了。
#3. 不要給自己倒飲料
Sponsored Links
除非你想被當做粗魯的人,否則當你在與朋友或者同事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給自己倒飲料。在日本,給自己倒飲料這種自私行為相當於從別人的盤子裡面夾東西吃。
你可能會問,那如果我想喝飲料但我的杯子是空的,那我要等著渴死嗎?
沒必要這樣,朋友們!你只需要拿著飲料瓶子給旁邊杯子裡面不太滿的人倒飲料就醒了,他們很有可能會快速給你添飲料。
一般來說,在餐桌上倒酒的人都是級別較低的人,有時候也有例外。如果飲料是酒精以外的東西,那麼隨著宴席的推進,等級較高的人就會開始給杯子不那麼滿的人倒飲料。
就個人而言,我對這種禮儀存有疑惑。如果日本人對吸麵條和抽鼻子的聲音都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在渴了的時候給自己倒飲料呢?雖然這很煩人,但它沒有這一條給人的壓力大 ……
#2. 手信
每個人最喜歡也最不喜歡的日本傳統。
Sponsored Links
手信就是你去某個地方旅遊之後,給朋友、家人和同事帶的禮物。如果你去了夏威夷,那麼你可以帶點夏威夷果回來。如果你去了北海道,可以帶白色戀人巧克力。如果你去了東京,可以帶甜美的東京香蕉。
如果你是收禮物的人,那麼這個傳統聽起來還不賴。可如果你是送禮物的人,這就是個噩夢了。某些同事很寬厚,但有些同事會在聽聞你去度假的時候,期待你帶點禮物回來。
買手信不僅費時間和精力,還需要你提前留點空袋子把它們裝回來,並且它們還很昂貴。單手信的費用就占旅行總費用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許多日本人認為手信給他們的假期帶來了很大壓力,以至於他們根本就沒辦法好好度假。
這就是禮貌的代價!
我建議你去沖繩的時候不要買甜薯撻和菠蘿派,而是買點苦瓜,這樣就沒有人期待你的手信了!
在日本最奇怪的禮貌是 ……
#1. 說 " 對不起 " 而不是 " 謝謝你 "
Sponsored Links
可能有些人覺得這還好,但我第一次聽說的時候整個人都有點風中凌亂。
在日後很多時候,當你想要感謝某個人的時候不必說謝謝你 ( arigatou, arigatou gozaimasu ) ,而是說 " 對不起 / 不好意思 " ( sumimasen ) 。
一開始說這話可能還有點意思,畢竟我們也會在別人送禮物的時候說 " 來就來送什麼禮 "。可想像一下在其它場景說這話,比如別人給你開門,別人幫你把垃圾帶出去丟,或者別人在車站接你。
這時候你說 " 不用帶禮物 " 或者 " 對不起 " 在中文裡面聽起來就很奇怪,可在日語裡面就渾然天成。
" 嘿,一起出去吃午飯吧,我請客。"
" 對不起!"
" 好,中午見。"
你還在日本見過其它不太讓人習慣的禮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