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經濟危機或擴大,大馬人民如何應對?暫停徵收消費稅(GST)可行嗎?

@ 2016-12-14

2016年將近尾聲,世界亂了套,美國特朗普上台,歐洲各國大選孕育變局,亞洲的日韓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資本市場也註定不會太平,有三大趨勢將發生扭轉,它們的變動將給股市、樓市和貨幣市場帶來難以預估的衝擊,切不可掉以輕心。

從環球投資的角度來說,2017年是一個轉折年,可能是迎接最困難的投資年份。

贊助商連結

這個年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變化主要體現這幾個方面,一個2017年是世界主要經濟體政策變化最大的一年。

狂人特朗普將於17年上任,毫無疑問一系列政策的博弈要開始,中美關係變的更加不確定,更加不可預測,既和蔡英文直接通話並稱對方為「台灣總統」之後,特朗普在接連在推特發文抨擊中國,每天媒體在頭條新聞裡頭,大量的東西把你嚇的夠嗆,到底是什麼結果不知道,至少每天會有很多新的消息,這是造成市場巨大波動的主要來源,美國新總統是第一。

贊助商連結

第二個看看歐洲的情況,義大利的選舉再現黑天鵝,隨之而來的就是法國的大選、德國的大選,全部的問題直接關係到歐元區的穩定,直接關係到歐元,因為歐元連著美元,全世界第二大貨幣有任何風吹草動,全球資本都得重新配置。

第三整個亞洲的情況也不是特別妙,韓國朴槿惠「閨蜜門」引發的舉國動盪,日本興風作浪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台灣民進黨和特朗普眉來眼去,展開談有很多內容,點到為止。

贊助商連結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感受,任何人都知道,產能過剩的調整、經濟結構的調整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這個過程在2017年還會有所體現。

綜合上面這些因素,從操作的角度來講,2017年是很可能會出現異常市場波動的一年,投資者要做好思想準備,可能某天突然發生市場暴跌暴漲的事情,都要頂得住,2017年可能產生很多這樣的現象,要學會習慣。

美林銀行最近做了一個2017年海外基金經理的調研,這個調研問卷包括了177個全球範圍內投資的基金經理人,大體上管著4560億的資產。

贊助商連結

從數據上看,有兩個關於世界經濟長期趨勢的判斷。

第一,85%的人認為2017年通貨膨脹肯定會起來,而且會比2016年要高,這個比例創了2012年的新高。

第二個長期趨勢的判斷是關於大宗商品。這個圖顯示的大宗商品價格是1720年到2020年,1890年的時候開始的進入了一個新的上升通道。

贊助商連結

為什麼用這麼長的歷史數據呢,是想告訴大家人類整個活動離不開地球,大宗商品都來源於地球,整個地球就這麼大,地球的資源會越來越少。人類開採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儘管技術、勞動生產力水平在提高,開採成本會越來越高。

在新的技術變革、新的清潔能源模式被大規模研發和利用之前,這種情況不會得到很好的緩解。而隨之帶來的影響是,資源越來越少了,獲取成本越來越高了,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

贊助商連結

就國內而言,有業內人士透露,明年起,冰箱將迎來整體漲價,這是國內冰箱五年來首次提價,漲價原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另外,相對於國慶節前,全國水泥均價已上漲4.6%且上漲勢頭不減,原因是受煤炭價格上漲等多因素推動;今年初至今,動力煤主力合約價上漲76%,焦煤主力合約上漲80%。大宗商品漲價,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生活用品的漲價,老百姓的日子會更難了!

股市持續震盪、馬幣不斷下行,物價上漲已現苗頭,有一定積蓄卻不知如何保值升值的中產階級投資者,陷入了集體焦慮狀態,誰來為他們解憂?

贊助商連結

拯救大馬經濟5大建議

馬來西亞的政治和經濟雙重危機鬧得沸沸揚揚,成為國際焦點。觀察眼下跡象和氣氛,一場深不見底的經濟風暴經已成型,且有一觸即發之勢。山雨欲來風滿樓之際,國陣政府要麼「聞風不動」,要麼「如風過耳」,完全不願正視或承認危機來襲,更遑論從基本宏觀經濟角度理解局勢並作出應對行動。

2015年8月12日,全球主要股匯暴跌,馬幣對美元匯率跌至17年來的新低,以致1美元兌4令吉。

贊助商連結

大約一個多月前,有關匯率只衝破1美元兌換3.80令吉的心理防線,可現在已跌破4令吉!

每當國家幣值下貶,馬來西亞國陣政府的最慣常回應不外是「較弱的令吉將有利於出口業和旅遊業」。事實上,全球因素如中國政府放手讓人民幣重貶所引起的骨牌效應,已導致情況越發複雜甚至惡化,加劇經濟動盪。

身為負責任的國家領導人,我們必須正視問題,不要自欺欺人。例如,新官上任的財政部副部長拿督佐哈利認為無需驚慌失措;旅遊部長拿督斯里納茲里甚至為此叫好,認為令吉貶值有利國內旅遊業;高等教育部長拿督伊德里斯朱索則宣稱,較疲弱的令吉可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馬求學。這些言論對整個局勢毫無意義和幫助。

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馬來西亞各行各業過度依賴非技術外籍勞工,而投入在改進或提升收入、生產力、技能和科技方面的努力可謂少之又少。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2003年海灣戰爭導致原油和原產品價格翻倍,此後馬來西亞靠石油收入來維持整體經濟,當然其中也包括為國陣政府的揮霍無度買單。

2008年,美國聯邦儲備局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出台了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貨幣政策,而馬來西亞的經濟則倚重舉債消費和房地產炒賣的投機活動。

馬來西亞窘境

當國家長期依賴廉價勞動力,意味著出口貿易的現實情況並不比想像中強穩。當中,馬來西亞顯著的經濟產出如:石油、天然氣和原產品,價格都在下降。

更糟糕的是,這個情況有別於1997年金融危機。馬來西亞和亞洲經濟已無法像1997年那樣,藉由出口貿易擺脫困境,這是因為全球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國,其經濟復甦並未如預期般樂觀。

今天,在世界經濟的四大火車頭,即: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之中,雖說美國經濟表現不俗,但其實力表現仍較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期間遜色。另外,其他如俄羅斯和巴西等國家的所謂「新興經濟體」,現在幾乎都已經「沉沒」。

一方面,馬來西亞多靠美國這齣口目的地的市場;而另一方面,為了促進出口,日本、歐洲和中國目前正爭相將各自貨幣貶值,引發一場貨幣戰爭。這或許是即將爆發危機的最可怕部分。

我希望,正值國家面對嚴峻考驗的此時此刻,內閣部長不要再發表諸如「令吉疲弱有利出口業」的謬論。根據最新的《國家銀行報告》數據證實,馬來西亞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出口總值下降了3.7%,而在這整個期間馬幣一直都在貶值。

另一項主要挑戰,在於如何調整量化寬鬆所造成的「新常態」。2014年杪,當美聯儲宣布結束量寬政策時,原油價格應聲暴跌。從2009年到2014年間,整個亞洲因量寬政策而導致資產價格膨脹,因此不得不面臨艱難的調整。

然而,高企的家庭負債率和嚴重的房地產炒賣活動,或使馬來西亞的調整更為痛苦。令人擔憂的是,倘若美聯儲於9月宣布加息的話,那麼馬來西亞經濟又得面對新一波的衝擊。

鑒於國家出口方面的局限、各大貨幣競相貶值及美國進口放緩的大環境,馬來西亞在短期內難在出口方面有太大進展;再加上國內政治危機、美國宣布加息以及石油價格崩潰,估計馬幣幣值情況不容樂觀。但不管怎樣,我們仍需為國家找一條出路。

由此,我提出以下五大建議,在危機發生前拯救馬來西亞經濟:

(一)納吉須即刻辭去相位事情發展到今天,讓我們認清一個事實,即: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正是肇因。雖說影響我國經濟衰退的還包括其他全球因素,不過,納吉卻是導致人們對馬來西亞制度完整性信心盡失的肇因。納吉已無法挽回其首相威信,因此只要他還在位一天,馬來西亞經濟就多受戕害一天。

(二)任命賢能具備的財長即便執政黨的領袖們迄今尚無法罷免納吉相位,然而為了國家經濟前途,有關當局應立即物色一名精通宏觀經濟的賢能,受命出任財政部長。

無論如何,這種首相兼任財長的做法應被廢止。納吉的個案,足以顯示有關做法已導致災難性的結果。我認為新財長人選有二:放眼現有內閣,拿督斯里慕斯達法或是駕馭經濟的最佳考慮;若要在體制外找人的話,聯昌銀行主席拿督斯里納西爾將為不錯人選。

暫停徵收消費稅

(三)暫停徵收消費稅一年由於依賴美國經濟作為唯一和最終消費者目的地,全球市場膠著於無法永續的情況,即便出口有見成長亦非常有限。我們必須確保足夠的國內消費,以迅速遏制經濟情況進一步惡化。

經濟不景之於經濟學者,或有不同解讀;但是對普通百姓而言,卻只有一種感受:生活的壓力。隨著馬幣劇跌,進口通脹將導致物價騰漲。為了確保國內消費不會崩潰,其中一項干預就是廢除消費稅,或至少暫停有關徵稅一年再作審查。

(四)中止朋黨的大型項目所有大型項目或計劃應被中止,並對其進行「外匯影響評估」。許多大型發展計劃如馬新高鐵和捷運,費用皆極其昂貴。其實,若我們以更省錢和高效率的因素作為考量的話,這些大型發展計劃根本可有可無。

過去,國陣政府應對危機的慣常作法,就是注入巨額給朋黨去進行大型發展計劃。這些政府所驅動的項目或計劃,通常僱傭非技術外勞投入運作,對廣泛經濟情況毫無助益。

(五)暫停輸入非技術外勞馬來西亞經濟要進行大規模的結構性改變,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減少輸入非技術外勞,並推動和鼓勵機械化和自動化的革新,讓馬來西亞的熟練工人獲取較好的待遇。內政部長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宣布引進150萬名孟加拉非技術外勞,這種做法非但不可取,且跟國家與國民的利益背道而馳。

當出口活動停滯不前,提高低收入階層的工資來刺激國內消費,是在危機中求存的一項重要策略。提高低收入群的工資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馬來西亞的家庭債務比例極高,而促進國內消費不能增加他們的債務。

我們正航向未知的水域。馬來西亞需要有誠信,並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稱職的領袖來為這個國家掌舵,帶領人民度過這艱難時期,並決定國家未來的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