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如何打造激發幼兒創造力的藝術區

@ 2016-12-14

美和藝術存在於教室的每個地方,包括走廊、大廳、戶外,甚至整個幼兒園。美工區(或藝術工作室)是特定的可以創作的場合,它們規劃的好與不好,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創造力表現。

您是否在某個時刻覺得班上孩子的創造力稍弱?您有沒有從美工區的環境創設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呢?

Summer認為,想讓孩子更有創造力,就要回想一下,孩子們的藝術創作過程。一般大致有四步:捕捉靈感——選取畫材——創作——展出作品。

今天我們就按著孩子們創作的步驟,一一來回憶和對照,看看我們的美工區是否可以更優秀?如何打造激發孩子創造力的藝術區?

一步:靈感的產生

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缺乏創造力和想像力,作品題材單一(只會畫藍天白雲房子小鳥小花和小草),除了范畫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有真正仔細想過孩子們靈感的來源嗎?我們是否為他們的靈感到來提供了幫助呢?

一般情況下,孩子們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獲取靈感:

一、自己的觀察

二、親身的經歷

三、自己的想像

第三點因人而異,所以我們暫不討論,單就前兩點展開。

一、觀察

觀察的第一步是有「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如何帶孩子發現身邊的美,引導孩子用眼去看,用心感受,不斷訓練孩子對美的敏感是我們首先要做的。

用眼去看:

實踐證明,當人們在畫自己見到的而非想像到的事物時,作品會更豐富更有深度。

所以我們要想想,我們有幫孩子好好的觀察嗎?

如果沒有,您可以參考以下幾種工具:

放大鏡、望遠鏡、取景器、相機、鏡子、萬花筒(玻璃球)

1. 放大鏡

放大鏡有助於孩子們觀察到更多細節,而且微觀世界的精彩往往讓人大開眼界,給孩子們帶來創作靈感的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探究的慾望。

2. 望遠鏡

望遠鏡是個神奇的媒介,它能給把遠處的場景更清晰地帶到孩子眼前,而且孩子們對自己拿著望遠鏡觀察往往非常有興趣,興致高漲,在這樣的場景下他們觀察到的人物、景物會更加生動鮮活,會迫不及待地想把他們畫下來。

3. 取景器

很多美術教師、專業畫家、甚至大師都有用取景器繪畫的習慣和經歷。取景器可以是用紙板做的一個框,也可以是兩手的拇指食指相對形成的矩形。這能簡單有效地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某個區域,還能幫助他們構圖。這個方法Summer強烈推薦帶到美工區,你會發現它是多麼的易行又有效。

4. 相機

相機是類似取景器的一種設計,不一定投放真的相機給孩子,你只需製作一個紙質的即可,這也有助於孩子聚焦和訓練構圖。

5. 鏡子

鏡子是個很特別的道具,它能讓孩子從不同角度觀察。瑞吉歐在環境中就大量使用了這個材料。

6. 萬花筒(玻璃球)

萬花筒、玻璃球,放在眼前時,事物會發生奇妙的變形,這對孩子們來說簡直太魔幻了!它給孩子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靈感。

自製萬花筒:將紙板貼上光滑的錫紙,然後向內捲成三角形即可

玻璃球中的景色發生了神奇的扭曲和反轉,世界頓時變得不一樣起來

用心感受

花朵之嬌美、山川之俊美、鳥獸靈動之美,這些很容易讓人感到這是美的,但是枯草之美、舊屋之美、蒼老之美、殘破之美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和發現的。

眾人看到霧霾時,往往只感到灰濛濛的壓抑,而當莫奈看到倫敦的大霧霾時,卻覺得時隱時現、詩意濃郁,在他的筆下也畫出了別樣的美感。甚至有人戲稱是霧霾幫助成就了後來的印象派。

這些則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這種能力,擁有敏銳的感官、獨特的眼光、深入感受美的心,才能開拓美的天地。

二、經歷

不管是親眼看過的景象還是親身經歷的情緒,沒有豐富的體驗,是很難支持有創造力的藝術的。如同井底之蛙無法體會更無法描繪外面世界的博大和美妙。

所以問題來了,我們有給孩子提供過豐富的經驗支持嗎?

如果沒有,您可以考慮進行藝術家帶領的啟發性繪畫:比如,邀請藝術家、雕塑家、木匠等進幼兒園,進行現場創作、講解創作的過程、解答孩子們的問題,或者乾脆現場帶著孩子們創作。有條件的還可以請孩子們到藝術家的工作室參觀等。

其他活動也能豐富孩子的經歷從而激發創作靈感,比如觀察動物園、植物園、戲院、博物館、戶外等等等等。

在現實條件不允許孩子們親身經歷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提供其他支持,比如照片、圖片、書籍、名畫、模型、實物等。這同樣能豐富孩子們的經驗,幫助他們認知和欣賞,給他們帶來啟發。要知道,即使是訓練有素的成人、甚至專業畫家,在創作過程中都會用到參考資料哦!

當然,對於學前兒童來講,經歷更多是指感受,比如孩子會在畫中有情感的表達,想媽媽了等等。他們會用誇張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經歷,教師通過引導孩子去關注體會自己的經歷,讓孩子產生對於經歷藝術表達的願望。

二步:選材

當有了創作靈感,我們就進入到了下個階段——選材(選取畫材)。

這涉及到了兩個方面,一個是材料準備,一個是材料陳列。瑞吉歐在這兩點上做的非常優秀,值得我們借鑑。

材料準備

先說材料準備,它包括基本材料和創意材料。

基本材料有五大類:

1. 上色材料(水溶性彩鉛、油畫棒、粉筆、水彩筆、各種顏料、橡皮擦等)

2. 畫圖材料(各種紙張、黑板、白板、畫板、畫架等)

3. 剪貼材料(剪刀、刻刀、膠水、漿糊、訂書機、膠帶等)

4. 塑形材料(黏土、軟陶等)

5. 三維空間藝術(毛根、鐵絲、線繩、盒子、木製品、樹枝、回形針等)

這些基本材料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悉,Summer在此不再多說,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安全和高質量。劣質的工具會限制孩子展示他們的天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成人在有著急的東西要寫然而筆卻斷斷續續不能流利書寫地時候也會極大的影響我們的書寫慾望,何況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孩子們。所以我們要定期檢查和更換美工區的材料哦~

創意材料:

隨著孩子想像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也對材料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創意材料能給孩子們更多的創造空間。以下為我們可以提供的創意材料,供您參考:

更豐富的紙張:牛皮紙、瓦楞紙、蠟紙、咖啡濾紙、半透明紙、衛生紙、報紙、回收的包裝紙等。

更豐富的拼貼材料:瓶蓋、蛋殼、棉花、蕾絲紙、碎布頭、亮片、拉鏈、紗網、珠子、廢舊零件、廢舊光碟等。

更豐富的自然物:木塊、貝殼、樹枝、花朵、葉子、樹皮、羽毛、石頭、果實、種子、秸稈、玉米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本土文化的加入。比如我國北方,就可以加入小麥、玉米等材料,南方就可以加入水稻、蒲草、蘆葦等材料,我國西北部還可以加入羊毛織物等材料,體現本土,因地制宜,幫助孩子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多元文化。

註:儲備材料和創作材料要做到充足而平衡,避免孩子在創作中的選擇困難與困惑。

材料陳列

美觀合理地擺放材料,能吸引幼兒,並且便於拿取和創作。

比如:用透明的杯子陳列畫材,使其可視化,及更有吸引力

比如:加入色卡,按顏色分配,使拿取更加高效。

比如:用統一的藤條筐裝載材料,更加自然,協調統一。

比如:用雞蛋托來存放剪刀,更加安全、便於拿取。

比如:量身打造、防止筆帽找不到的黏土插筆器

比如:防止線繩打結的收納盒

比如:在置物架某個層板上加入鏡子,聚焦孩子的注意力,促使新材料更快被利用起來。

關於陳列的小技巧還有很多,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發揮集體的智慧,相信老師們會有更多巧妙設計。

(介於篇幅問題和求精的出發點,「創作」和「展出」部分Summer以後會單獨開貼、詳細介紹,為了結構完整這兩部分只做簡要說明。期待您繼續關注幼師寶典,關注Summer~)

三步:創作

經歷了捕捉靈感、獲取畫材兩個步驟,孩子順利進行到了創作階段。

此部分主要在於孩子和老師的互動,今天我們著重講的是如何布置環境,所以這部分不再多敘,只提出三點建議供大家思考揣摩:

1. 我們是否鼓勵孩子愛惜資源?例:不用的黏土請密封好,以免風乾;紙張的背面也可以創作;彩色筆不用時要蓋上,等。

2. 您有沒有試過在孩子創作時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如果沒有,非常建議您試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3. 是否為發展較為緩慢的孩子提供了創作上的幫助?(比如為精細動作發展緩慢的孩子把筆的手握處加粗以便握筆?比如在畫架前面的地上粘貼膠帶以便明確孩子正確的站位?)

四步:展出

終於,孩子們創作完畢,在此Summer只想說:展出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一步。

孩子們的創作過程不一定是非常愉快而滿足的,不乏有的孩子對自己這次的作品信心不足,甚至非常沮喪。不管孩子們畫的如何,我們在懸掛作品時,態度都要對幼兒作品表示尊重,要像為國家博物館懸掛名畫一樣慎重認真。

好的展示方式不僅能讓作品看起來很有大師水平,還為信心不足的孩子們增強了自信,激勵他們更進一步!正如繪本《點》所述,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每個動作和決定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結語

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而美工區(藝術工作室)是幼兒園重要的藝術創作場合,在有吸引力的、規劃合理的美工區,孩子們的創造力會源源不斷。希望通過今天Summer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新的思考和啟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