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忽高忽低,越量越高,原來是焦慮症

@ 2016-12-14

血壓忽高忽低,越量越高,原來是焦慮症

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

上周,我們收治了一個患者,是一個朋友的長輩。朋友說他的這個長輩高血壓、心臟病很重,看了許多地方都看不好。

患者是個60多歲的阿姨,自述「心臟病」好幾年了,經常胸悶、憋氣,心前區不適,心慌氣短,出虛汗,頭暈腦脹。總之,「心臟病」一發作全身哪都不舒服,曾經許多醫院檢查,也沒有發現大問題。高血壓病史3年,平時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大多數情況控制的還可以,130/80mmHg上下。但「心臟病」發作時血壓忽高忽低,波動非常大,而且血壓越量越高。這不,前兩天又發作了,血壓最高達190/100mmHg,口服2片心痛定,幾分鐘降不下來,又口服2片,過了幾分鐘還是降不下來,還口服2片。半個小時內共口服8片心痛定、10粒速效救心丸和8粒復方丹參片,血壓才勉強降到150mmHg。

普通高血壓患者口服2片心痛定,血壓都可能降的很低,短時間內口服8片心痛定,前所未聞,我估計會出現低血壓休克,甚至猝死。所以表示不相信,她的兒子證實她說的都是真的。

根據患者的描述:血壓忽高忽低,發作時心慌氣短,緊張出虛汗等,我們曾經懷疑她可能是一種繼發性高血壓——嗜鉻細胞瘤,但經過詳細檢查,排除了這個疾病。

結果詳細的檢查,發現她視網膜動脈硬化,雙側頸動脈硬化,但都不嚴重,沒有腎動脈硬化,腦CT也未見異常。冠脈CTA提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但較輕,不需要支架治療。從這些檢查結果分析,她不應該有那麼嚴重的心臟症狀。

剛入院時我就發現,她的症狀特別多,但以前的檢查並沒有發現大問題。而且她嚴重失眠,家人也說她太操心,總擔心家人出現什麼不好的事情。當初我就懷疑她可能有焦慮症,等身體檢查做完後,我們給她做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為53分(>29分為嚴重焦慮);抑鬱自評表,評分為75分(>53分可診斷為有抑鬱傾向,分值越高,抑鬱傾向越明顯)。

果不其然,她原來患是帶抑鬱情緒的焦慮症,忽高忽低的血壓,是焦慮發作的表現,或者說是焦慮性高血壓。

我給她換用絡活喜治療,重點使用第三代β受體阻斷劑阿爾馬爾,同時合用最新的抗焦慮藥坦度螺酮(希德)和抗抑鬱藥黛力新治療。用藥第二天,睡眠即明顯好轉,血壓、情緒穩定。遠期效果如果,還有待於觀察。

焦慮性高血壓,兼有焦慮症和高血壓兩者的表現。

焦慮症的表現:

1、焦慮症的精神症狀:嚴重的失眠,緊張,坐臥不寧;沒有事實根據、莫名其妙的提心弔膽和恐懼不安,總是擔心親近的人有不幸的事情發生。

2、焦慮症的軀體症狀:主要是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的症狀,比如心慌,氣短,胸悶,憋氣,出冷汗,暈厥,噯氣,噁心,腹脹,便秘,陽痿,尿頻急等。有人說,這是患者用軀體症狀去表達心理問題。真正的軀體疾病也會出現上述症狀,有時候二者很難區別,需要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以確定或排除是否有軀體疾病的存在。不過,焦慮症軀體症狀總的特點是,症狀很豐富,但缺乏相應的解剖和生理基礎;主觀感覺很嚴重,但客觀指標和體徵卻很輕或陰性。

高血壓的特點:

1、血壓受情緒影響,「白大衣血壓」現象明顯,見到醫生,血壓明顯升高。

2、血壓越量越高,無論是自己測量還是醫生測量,只要知道血壓高,便緊張的越量越高。

3、血壓忽高忽低,波動很大。發作時往往伴有心慌、氣短、面色蒼白等表現,和嗜鉻細胞瘤——一種腎上腺疾病導致的繼發性高血壓非常相似,有時候被誤診,需要詳細的檢查、鑑別。

4、地平類、沙坦類、普利類、利尿劑等降壓藥降壓效果不明顯,尤其是發作時,這些降壓藥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就像我介紹的患者,對普通高血壓而言已經中毒劑量的硝苯地平,對她卻絲毫沒有作用。但是,β受體阻斷劑卻有奇效。

焦慮性高血壓的治療,當然也是抗焦慮和抗高血壓聯合治療。

1、抗焦慮治療:傳統的安定類抗焦慮藥,抗焦慮效果較好,但有耐藥性和成癮性,所以較少使用。目前臨床上多使用抗抑鬱藥比如帕羅西汀、西酞普蘭、舍曲林等治療焦慮症,療效肯定。現在一種新的抗焦慮藥坦度螺酮(希德)上市,抗焦慮效果好,而且沒有成癮性,可與以上的抑鬱藥聯合使用。

2、降壓藥:首選β受體阻斷劑,比如第二代的倍他樂克、康欣等,第三代的阿羅洛爾、拉貝洛爾、卡維地洛等還兼有α受體的阻斷作用,當然更好。第一代的β受體阻斷劑心得安建議不要使用。

同時,可以聯合使用沙坦類或普利類或地平類的降壓藥。硝苯地平和硝苯地平緩釋片等第一、第二代的地平類降壓藥,因為有引起反射性的交感神經興奮等副作用,不建議使用。

焦慮症 高血壓 心血管病 心臟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