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心、返酸,這不是吃錯東西,是胃食管反流疾病,你了解嗎?

@ 2016-12-14

燒心、返酸,這不是吃錯東西,是胃食管反流疾病,你了解嗎?

相信很多人會和小編一樣疑惑,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疾病?沒聽說過啊!其實這是一種陌生的常見病,小編給你舉幾個症狀你就明白了,如燒心、返酸、吞咽困難等,看到這幾個症狀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吧。其實這個病遠遠不止這些,甚至有食管粘膜的病理損害——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以及咽喉、氣道等食管以外的組織損害。今日小編邀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胃腸外科主任王舉(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為大家詳細科普一下胃食管反流疾病。

生理性胃食管反流見於正常人,反流物可很快被食管清除,不會發生損傷食管黏膜而出現症狀,因而無臨床意義。若反流較正常人發生頻繁,不能及時清除酸性消化性胃液以及胃蛋白酶、膽汁、胰液,就會損傷食管黏膜發生食管炎,甚至食管狹窄,長期進展下去會導致Barrett食管,與食管癌發生密切相關。

GERD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其中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受損、食管清除作用減低和食管粘膜屏障功能損害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

多在餐後明顯或加重,平臥或軀體前屈時最易出現;反酸伴燒心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見的症狀。反胃是指胃內容物在無噁心和用力的情況下湧入口腔。

是由於反流的胃酸化學性刺激食管上皮下的感覺神經末梢造成。典型的燒灼痛症狀位於胸骨下方,並向上放散。根據迷走神經的分布,有時可放射至頸部、齶或耳部。常見的是放射到背部兩側肩胛間。

燒灼感可經飲水或服制酸劑或含糖塊刺激唾液分泌及食管原發蠕動而得到緩解。尤其在進食某些辛辣食物後最易發生,彎腰、用力或平臥時均可引起,直立位減輕,這是因採取直立姿勢走動促進了食管清除的作用。體位性燒灼痛加重,高度提示為反流所致;吞咽疼痛是因食物團刺激發炎的食管或食管痙攣引起,痙攣性疼痛與燒心的分布和放射部位相同;

少部分患者以咳嗽與哮喘為首發或主要變現,反流引起的哮喘無季節性,常有陣發性、夜間咳嗽與氣喘的特點。還有一些患者表現為咽部不適,有異物感或堵塞感,但無真正吞咽困難。

在食管粘膜的修復過程中,食管賁門交界處的齒狀線2cm以上的食管鱗狀上皮被特殊的柱狀上皮取代稱為Barrett食管,是食管癌的主要癌前病變,其腺癌的發生率較正常人高30-50倍。

食管24h pH監測、食管壓力測定、PPI試驗可以明確GERD的診斷,內鏡檢查可以判斷食管病變的程度,X線鋇餐透視可以發現並存的食管裂孔疝。

GERD治療應是綜合性的,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治療的第一步。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的藥物治療可選用抗酸藥、H2受體阻滯劑以及質子泵抑制劑等。約25%的病人在內科治療過程中病情進一步加重而需要接受外科治療,治療的目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如果內科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考慮外科抗反流手術。

食管旁裂孔疝;

裂孔疝合併有反流性食管炎,症狀反覆發作經內科治療無效;

雖然經內科治療有效,但患者不能忍受長期服藥;

反流性食管炎已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反覆呼吸道炎症、食管潰瘍、出血、瘢痕性狹窄;

巨大裂孔疝出現壓迫或梗阻症狀者。

抗反流手術其目的是為了重建一項閉合機制。其手術方法有Nissen胃底摺疊術、Belsey Mark Ⅳ手術、Hill手術、Collis-Belsey手術等。

傳統剖腹抗反流手術已有40餘年成功的歷史,但手術創傷較大,且術中脾臟損傷等併發症發生率較高。

自1991年Dallemagne等首次報道應用腹腔鏡胃底摺疊術治療GERD以來,腹腔鏡下抗反流手術得到迅速推廣,其療效與剖腹手術相同甚至更優。

與傳統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野清晰、併發症少,死亡率低、恢復快等優點,病人只要能耐受全麻就能耐受手術。

手術時只需在上腹部建立4-5個長約0.5--1cm的操作孔,完成食管裂孔修補和胃底摺疊。

在已開發國家,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和胃底摺疊術已被視為治療食管裂孔疝的金標準。從我們目前的臨床觀察看,術後患者幾乎100%有效,食管反流症狀明顯減輕,術後或者不用服藥,或者用藥量和次數明顯減少。

患者女性,70歲,噯氣、返酸及胸骨後燒灼痛反覆發作10餘年。經上消化道鋇餐及胃鏡等輔助檢查後診斷為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經十餘年的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患者非常痛苦。我們為其在腹腔鏡下行食管裂孔修補及胃底360度摺疊術。整個手術過程解剖清晰,僅有極少量出血,術後恢復良好,症狀完全消失,隨訪至今,停止服藥,未復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