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願意付出的人嗎?

@ 2016-12-21

你若有一份煩惱,說與他人,這煩惱會減半;你若有一份快樂,說與他人,則會成為兩份快樂。

從前,有一個人非常吝嗇,甚至吝嗇到珍惜自己的每一根頭髮的地步,用「一毛不拔」來形容,毫不為過。他從來都不肯把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也從沒有動過布施的心思,甚至連「布施」這兩個字都不肯說,仿佛話一出口,自己的財物就會有所損失似的。

佛陀為了教化此人,便開釋他道:「世上的事都是有定數的,一個人這輩子之所以富有,之所以比別人長得高、長得美,都跟上輩子的布施有關。」

那人聽了佛祖的話,有所體悟,但是仍然無法像別人一樣順利布施。於是他又找到佛祖,對佛祖說:「世尊,我也很想幫助別人,用自己的財富救濟窮人,但是每當我要把東西東西送出去時,就會感到割肉一般地疼痛,對我而言,布施實在太困難了。」

佛祖聽他說完之後,從地上抓起一把草,遞給他,然後說:「請你把這把草從你的左手交到你的右手中。」

這個人一聽,毫不遲疑地照做了。

佛祖又說:「現在,把你的右手想像成自己,左手想像成他人,然後請把這把草再從右手交到左手中。」

吝嗇的人一聽要把草給別人,就猶豫了,內心開始掙扎,最後急得他滿頭大汗,可還是捨不得這把草。

這時,佛祖要求他反覆幾次,終於,他能夠克服自己心中的障礙,將草交到身邊人的手中了。

經過不斷練習,這個「吝嗇鬼」成了眾人眼中的「慈善家」,他不僅將自己的財富布施給別人,臨終前甚至把自己的身體也捐獻了出去,自然證得了無上菩提。

很多人不想布施,在於不願意將自己辛苦賺來的東西白白送給別人。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布施布施白送,而是交換。

給乞丐錢,換來的是他的感激;給需要的人以幫助,換來的是他將來的報恩;給親人、朋友以關懷,換來的是他們對我們的惦念和真情;給同事們以鼓勵和和提攜,換來的是成功路上的互相幫扶。

總之,天下沒有白白的給予。哪怕你只是白白送給別人什麼,那人也會銘記於心,並想辦法還你的這一份情。

不要覺得給予是一種損失,要懂得它的本質是交換。在交換過程中,你得到的是心安,他得到的是幫助。多年以後,你得到的是回報,他得到的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名聲。給予,從來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不應該是讓心裡不舒服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