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挑戰「一中」政策:美企擔憂中國報復,也不想成為特朗普的靶子!北京正在留意向中國出口的主要美國公司?(組圖)

@ 2016-12-13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日前明確表示,他認為現在是重新審視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外交關係的中心基礎,即「一個中國」政策的時候了。《紐約時報》13日稱,這一表態打破了美國1979年以來的外交慣例,讓全球官員震驚。

另據路透社12日報道,這使得美國商界擔憂中美貿易的前景。

去年中美貿易總額高達近6000億美元,長期獲益於中美穩定關係的美國公司擔心,特朗普關於中美貿易和台灣問題的言行會導致北京方面的反擊。

《紐約時報》還整理出中國可能給特朗普政府製造麻煩的五種方式,包括貿易和投資、朝鮮、台灣、伊朗和氣候問題等。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在位於紐約的特朗普大廈接受《福克斯周日新聞》的主持人克里斯·華萊士的採訪。

美國商界擔憂中國報復,也不想成為特朗普的靶子

據路透社12日報道,接受採訪的四家美國公司匿名人士表示,特朗普放棄「一個中國」原則的建議讓他們感受到不確定性,這個原則在過去幾十年里為美國商界提供了保障。

這些公司強調,對做生意而言穩定非常重要。他們認為,如果特朗普對中國過於強硬,會招致北京對美國公司的反擊。

一位和美國商界聯繫緊密的貿易專家稱,「中國對此深感關切,來自北京的可靠消息說,有人建議中國政府擬定一份美國在華利益清單,以實施報復。只要看看向中國出口產品的主要美國公司,就能知道誰會成為案板上的肉。」

這位貿易專家同時表示,美國有30個州對中國出口超過10億美元,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生意總額高達5000億美元,中國的反擊會讓這些公司處於危險之中。

中國曾經對來自美國的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2011年,在一次貿易爭端中,中國對產自美國的大型轎車和體育用品加征了關稅。

儘管對中國可能採取的貿易反擊措施感到擔憂,但美國公司儘量避免和特朗普發生正面交鋒。

匿名接受路透社採訪的一家公司稱,商界只是嘗試和特朗普的顧問進行了安靜的探討。這些公司對於討論中國政策非常小心,因為他們都不想成為特朗普的靶子。

特朗普已經指名點姓地批評了開利和波音兩家公司。

2015年,中美貿易總額達到5990億美元,其中美國向中國出口1160億美元,中國向美國出口4830億美元。

特朗普和他的顧問反覆表示,美國對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反映出一些交易不合理,且中國政府有意操縱匯率,因此美國需要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並重新進行貿易談判。

美國全國對外貿易協會(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主席魯弗斯•耶克薩(Rufus Yerxa)拒絕對特朗普的這一觀點作出評論。但他表示願意和特朗普一道,改善美國公司的出口環境。

美國全國對外貿易協會會員包括300家美國公司,貿易總額高達30000億美元。耶克薩曾擔任世界貿易組織(WTO)副總幹事。

魯弗斯稱,貿易協會最新的政策和特朗普的思路吻合——為美國出口商建立更好的規則、降低公司稅收以及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他強調,保護主義不能成為選項。

紐約時報:中國有5種方式反擊

《紐約時報》13日報道稱,特朗普試圖用這種方式來利用台灣,擊中了中國最為敏感的「核心利益」。如果華盛頓正式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中國人應該會斷絕中美外交關係。

中國人可能會通過以下五種方式來給特朗普政府製造麻煩:

貿易和投資

中國分析家說,中國有足夠的手段來報復特朗普。一個突出的目標是波音公司。中國主席習近平曾在2015年9月考察過波音在西雅圖的工廠。

2016年,波音預計將完成向中國交付價值110億美元的飛機的任務,其中大部分都是737,它們將成為正在快速擴張的中國航空公司的主力機型。中國《環球時報》警告說,中國可以輕而易舉地把訂單轉到波音的競爭對手、歐洲公司空中客車那裡。

「在經濟問題上,中國的手段越來越多,」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說。「如果我們認為他仍在推動台灣問題,我們就會採取行動。如果他在台灣問題上一意孤行,只會自食其果。」

美國貿易官員擔心中國可能通過使用該國的反壟斷法加大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歧視。去年,中國政府對晶片商高通公司(Qualcomm)處以9.75億美元的罰款,中國稱其在專利授權方面有違規之舉。

幾年前,有人擔心中國可能會突然拋售它持有的很大一部分美國國債,由此抬高美國利率。隨著中國逐漸削減它持有的國債,這種擔心也逐漸減弱。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表示,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已經從2014年高峰期的1.65萬億美元,降至現在的約1.3萬億美元。

專家們表示,即使中國出售更多美國國債,也不太會產生很大影響,因為美國利率已經很低,全球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十分強勁,如果需要抵消中國拋售的影響,美聯儲也可以購入更多國債。

此外,中國還可以讓自己的貨幣貶值——特朗普堅稱,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更便宜,中國已經這麼做了。但這也會導致更多中國人將資金帶出境外,會給這個日益從國外購買石油等所需品的國家帶來通過膨脹,因為貨幣疲軟意味著中國必須為進口商品支付更多資金。

最後,中國還可以下令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放慢在美國的投資。總部位於紐約的經濟政策諮詢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自2015年以來,中國在美直接投資已經超過美國在中國的投資。

《下一個是什麼?》(What's next)來源:中國日報

對朝政策

特朗普在上周日表示,「老實講,在朝鮮問題上他們根本沒有給我們提供什麼幫助。」

但《紐約時報》說,實際上,中國配合了美國遏制朝鮮核武器的一些方案,尤其支持了聯合國上個月實施的經濟制裁,後者旨在減少朝鮮最大的出口創匯來源,也就是它從煤炭資源獲取的外匯收入。

中國可以從勉強與朝鮮結盟的盟友,轉變成友好的鄰居。中國已經對華盛頓最近決定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感到憤怒。中國稱,該防禦系統旨在限制它的軍事能力。

在韓國首爾的美國分析師魯樂漢(John Delury)表示,中國可以利用的工具包括加強貿易、援助和投資,以增強朝鮮的基本經濟實力。他還提到,作為長期的盟友,中國可以和朝鮮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魯樂漢表示,作為對朝鮮承諾不擴軍的回報,中國或許不止於改善貿易,還可能為之提供「馬歇爾計劃式」的大規模經濟支持。

應對氣候變化

歐巴馬總統對中國動用了他的大部分政治資本,來確保北京同意國際氣候變化協議,讓全球兩個最大的碳排放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一些人批評歐巴馬說,為了達成氣候變化協議,他沒有迫使中國開放其市場,中國在南海海島修築防禦工事的時候,他袖手旁觀,而且對於中國的人權也基本保持了沉默。

此外,中國贊同這個國際協議也並非對美國壓力所做的讓步,而是在重申自己的目標。

由於中國公眾對空氣污染和食品污染進行了強烈抗議,中國政府同意減少排放量也是順水推舟的事情。該協議呼籲中國的碳排放在「2030年前後」進入平台期或下降期,但沒有設定任何歐巴馬為美國設定的那種具體目標。

中國方面太可能改動氣候協議,因為中國公眾普遍希望空氣變得更潔凈。

但是如果中方決定不理睬這個協議,特朗普可能也不會在乎。特朗普曾一度說氣候變化是中國編造的「騙局」,目的是打擊美國貿易。後來他表示這麼說是在開玩笑。

台灣問題

如果特朗普支持台灣,那麼中國大陸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懲罰美國,而是懲罰台灣,以削弱它對華盛頓的價值。

全球有22個較小的主權國家仍然保持著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其中包括梵蒂岡,中國大陸可能會從努力說服它們切斷這種關係、承認「一個中國」開始。

然後,中國大陸可能會通過限制對台投資和赴台遊客數量的方式來打擊台灣經濟。

《紐約時報》聲稱,台灣已經具有「事實上的獨立性」,但中國發出過警告,表示不惜開戰來阻止它從大陸正式獨立。

報道稱,從北京的角度看,他們擔心特朗普的舉動可能會鼓勵台灣宣布「獨立」,或者鼓勵其他國家跟著美國一起承認台灣(的「獨立性」)。

如果蔡英文宣布「獨立」,「而且全世界都宣稱台灣是獨立的」,那麼中國「就會採取軍事行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說道。「但我不相信這是蔡英文的意圖,」他補充說。

伊朗問題

伊朗在2015年接受了一個核協議,同意放棄98%的核材料,換取取消對它的制裁,而中國是該協議的簽署國之一。中國現在和這個老朋友的經濟接觸已經不受限制。北京將通過伊朗尋求增強其在中東的影響力,以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威望。

但是,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的能源與國家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愛德華·C·周(Edward C. Chow)說,如果像特朗普要求的那樣,廢除這個協議,重新進行談判,那麼中國將繼續與伊朗開展貿易往來,將美國隔離在外。

目前,約1/3的伊朗石油都出口到了中國,中國是伊朗最大的商品進口國。這樣一來,中國就成為了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特朗普讓華盛頓作廢這項核協議並不會改變這一點。

「如果有什麼變化,那就是,既然特朗普已經開始在台灣問題上生事,中國在伊朗的貿易和投資活動將會翻倍,」周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