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為何對新加坡採取強硬態度?

@ 2016-12-13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外媒稱,過去兩週以來,中國大陸向新加坡表明,它對其用與台灣合作來闡釋「一個中國」政策的方式感到不滿。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2月9日刊文稱,11月23日,香港海關搜查了一艘載有9輛新加坡武裝部隊裝甲車和其他軍用設備的美國總統輪船有限公司的船隻。這些裝甲車是在執行一項海外訓練任務後準備返回新加坡的。

被扣在香港碼頭的9輛新加坡裝甲車

根據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和台灣發起的「星光計劃」,每年約有1.5萬新加坡軍人前往台灣接受訓練。雖然這是一項「秘密」協議,但雙方在防務上的合作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按照新加坡和台灣地區之間的「星光計劃」,新加坡組建了一支由步兵、砲兵、裝甲兵和突擊連隊組成的「星光部隊」到台灣訓練,受訓營區包括新竹湖口裝甲兵基地、恆春三軍聯訓基地與雲林鬥六砲兵基地等。

那為什麼中國大陸在早就知道這一事實的情況下,現在又決定在新加坡和台灣的軍事合作上做文章呢?文章稱,這個時機看起來也有些奇怪:為何中國在向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示好的同時卻要「懲罰」新加坡呢?

文章稱,自建交以來,中國和新加坡的關係一直相對穩定。新加坡一直遵循「一個中國」原則,明確表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即便是在眼下的裝甲車問題上也沒有在公開聲明中提及台灣。2015年11月,中國和新加坡還發表了一項「關於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雙方都表示要在加深現有合作關係的同時開發協同合作的新領域。新加坡還是中國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也是中國倡導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最早支持者之一。

中新天津生態城部分建築鳥瞰圖

文章稱,儘管有這樣的經濟聯繫以及2015年的聯合聲明,雙方關係卻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和諧。新加坡不是南中國海爭議的當事方,但卻擁有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任何有關南中國海和航行自由的爭議都會對這個城市國家產生深遠的影響。新加坡主張東盟在解決爭議上發揮作用,而中國則力主通過雙邊協商解決爭端。新加坡還對海牙仲裁庭的裁決表示支持,不承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張。

此外,新加坡與美國簽訂了加強版的防務合作協議,美國因此在新加坡定期部署P-8A「海神」巡邏機。這一部署尤其讓中國擔心,因為P-8A可以在南中國海上進行海事偵察巡邏。

P-8A「海神」巡邏機

文章稱,鑑於以上原因,中國越來越將新加坡視為美國的盟友,而不是一個中立國。這個地區的許多國家在保持微妙平衡和一開始的親美姿態後,都開始向中國靠攏,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的地位顯得尤其複雜。在傳統盟友都開始遠離美國的時候,新加坡反而與美國越走越近。中國大陸試圖在新加坡和台灣之間打入楔子其實就是一種警告,為的是告訴這個城市國家,它不可能兩頭佔便宜而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文章稱,這一事件在短期內不會對新加坡造成什麼重大影響。最大的風險就是這些裝甲車不能歸還新加坡。新加坡不太可能因屈服於中國大陸的壓力而切斷與台灣的合作,它幾十年來一直與台灣和美國保持著良好關係,其政府不太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對這些關係做出重大的改變。

中國大陸也沒有多少力量去拉攏新加坡,新加坡與其鄰國有很大不同,它經濟發達,並且在全世界保持著許多國際安全關係。與此同時,中國目前對通過馬六甲海峽的運輸還過度依賴,因此不會去真正與新加坡作對。

文章稱,但這並不是說中國方面新的更強硬態度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中國通過這次事件表明,它會為自己認為固有的權利發聲。尤其美國現在選出了一位任性的總統,中國就擁有了成為東南亞國家可預測盟友的天然優勢。香港的這次事件可以被視為中國藉以重新定義自己在亞洲地位的一系列小危機的序曲之一。

資料圖片:在馬六甲海峽凌家衛海域,中國海警31101船開展海上搜救行動。

早前報導

境外媒體:中國扣新加坡裝甲車警告意味濃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9日報導,中國和新加坡因新加坡裝甲運兵車在香港被扣一事而起的爭端升級,北京11月28日發出外交抗議,要求新加坡政府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觀察人士說,抗議是對新加坡和台北的警告,它們與北京的關係都惡化了。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專家尤安·格雷厄姆說,北京的警告旨在「一石二鳥」,「這是對新加坡的懲罰,旨在阻止新加坡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口無遮攔,也是為了進一步孤立台灣新上台的民進黨。」

中國海軍專家李傑說,新加坡對待南中國海爭端的態度和蔡英文上台影響了中國的國家利益。「這也是警告其他國家不要與傾向'台獨'的台灣當局走得太近。」

別玩小動作,玩過了不好收場。歡迎轉發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