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喜事,但是因為育兒觀念的不同,又常常會造成這樣那樣的風波。特別是老人總喜歡用一些傳統的育兒方法來應對現在的寶寶,然而這種觀念是非常不可取的!今天小康君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坑娃的育兒法,講一講這隔代的育兒矛盾又該如何化解。
這些坑娃的做法要不得!
母乳洗臉
民間流傳著用母乳給寶寶洗臉對寶寶的皮膚好,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科學。母乳是細菌最好的營養品,長期將母乳塗抹在寶寶的臉上,會導致細菌滋生,反而損傷寶寶的皮膚,使寶寶的皮膚產生紅暈或小膿包。
用錢洗澡
一些地方的習俗,要用錢給剛出生的寶寶洗個澡,寓意多財多福。但是這種做法沒有任何意義,也只是能圖個好寓意罷了。眾所周知,人民幣附著了很多的細菌,而剛出生的寶寶皮膚太嫩太敏感,因此這麼做非常容易引起過敏等反應。
一哭就是餓
寶寶的哭聲有很多的含義,不僅僅是餓了。但是很多老人卻覺得,只要寶寶一哭就是要吃東西,這樣的做法很可能導致過度喂養。要知道,過度喂養的寶寶不僅身體比較胖,影響到正常的生長發育(比如抬頭、翻身、坐、爬等…),而且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比不上正常體重的寶寶。
穿太多
大多數老人都喜歡將寶寶包得嚴嚴實實,無論夏天還是冬天,老人都覺得應該給寶寶穿多點(尤其是對待剛出生的寶寶)。其實,寶寶並沒有那麼怕冷,給寶寶穿太多反而會減弱寶寶的耐寒能力,降低寶寶抵抗力,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捂熱綜合症。
過度搖晃
平時哄寶寶的時候,很多老人喜歡將寶寶抱起來搖晃以達到安撫寶寶的效果。但是,過度的搖晃會使寶寶的頭部受傷,變得反應遲鈍。搖晃剛吃過奶的寶寶還可能造成寶寶吐奶,甚至會導致奶液嗆入氣管。
擠乳 頭
有很多地方的習俗認為,女嬰出生一個月內,大人需要不時地給女嬰擠乳 頭,用力擠出乳 頭內的腺樣組織,才能避免女孩長大後乳 頭凹陷。然而這樣給新生兒擠乳 頭的陋習,不僅會造成嬰兒的乳 頭髮炎,細菌感染,甚至可能誘發敗血症,讓抵抗力極低的新生兒有性命危險。
捏鼻子
說起這個行為,那真是太普遍了。而事實上,大部分新生兒鼻子都比較塌,隨著年齡增長,寶寶鼻子會顯現出遺傳特徵。而且嬰幼兒的鼻腔比成人短,且血管豐富,常捏鼻子會損傷黏膜和血管,容易被細菌、病毒侵犯,導致疾病的發生並影響寶寶的呼吸。同時,捏鼻子還有可能會使鼻腔中受感染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擦馬牙
很多人認為「馬牙」要用乾淨的布蹭掉才行。其實,這種傳統的育兒習俗有害無益。寶寶口腔黏膜非常嬌嫩,無論是用針挑刺或用粗布擦洗,都很容易損傷黏膜,造成口腔黏膜感染,嚴重時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引起新生兒敗血症。所以,寶寶有馬牙,家長不必特意處理,幾天後就會自行消失。
剪舌筋
有家長說寶寶舌頭下面的筋一直連到舌尖處,怕長大後影響說話,要剪掉。這個說法真的讓我很崩潰!舌下的筋是舌的系帶,那裡面都是血管和筋膜,起著營養舌頭和固定的作用。寶寶舌頭伸不出口可能是沒有伸或者系帶過短,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如果兩歲後,寶寶真的出現什麼狀況也應該就醫治療,而不是這麼魯莽的剪掉!
綁腿
為了不讓寶寶出現O型或X型腿,很多家長會選擇給孩子綁腿,目的就是為了讓寶寶的腿長得直。然而,寶寶的腿呈蛙型是正常的身理現象,隨著生長發育雙腿會自然變直。綁腿不僅會影響寶寶腿部骨骼發育,綁的太緊還會影響寶寶腿部的血液循環,一般只要寶寶不缺鈣,不過早就讓寶寶學習站立或行走,是不會出現O型腿或X形腿的!
過早給添加輔食或亂喂
很多家長從孩子出生一個月起,就想給孩子加米湯、米糊,擔心母乳沒營養或者吃不飽,想讓寶寶更耐飢長得更茁壯。其實過早給寶寶添加輔食百害無一利,寶寶的腸道根本消化不了不適應,還可能會使寶寶過敏、腹瀉,或者因為輔食的添加讓寶寶對母乳需求越來越少,導致母乳越來越少!小康君再次強調一遍,寶寶一歲前不要給輔食加鹽,沖奶粉時不要總想著稠點的好!
口對口給寶寶喂食
口對口給寶寶喂食,也是一種常見的喂食方法。老人怕寶寶吞咽不下去,便把食物嚼碎了喂給寶寶,這種方法對孩子的傷害是極大的。成人每天會接觸很多的細菌,但是成人的抵抗力也是較強的,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弱,經常性的口對口喂食容易將細菌傳遞給寶寶,使孩子患上胃炎、肝炎等疾病。
如何緩解隔代育兒的矛盾?
新時代的年輕父母大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育兒理念方面無論是通過網絡還是書籍,所學習了解的也都是現代化、科學化的育兒方法。而老一輩人在育兒方面雖說有很多經驗,但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科學的。如何緩解這種尷尬局面,小康君這就教你四招!
第1招用科學武裝自己
當和老人發生分歧的時候,媽媽一定要用科學武裝自己,用科學的語言給老人解釋,當你拿出事實,講出道理之後,老人也不會那麼固執了,畢竟都是為了寶寶好。
第2招拉上老公做後援
老公在緩解兩代矛盾之中會起到巨大的作用,當和婆婆發生分歧時,一定不要忘了拉上老公做後援,自己說不通的可以讓老公跟婆婆溝通,這樣會事半功倍的。
第3招不要和老人爭吵
爭吵對於緩解分歧沒有一點的好處,平心靜氣的溝通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爭吵只會激化矛盾,為了寶寶而影響了家庭和睦是一件特別不值得的事情。況且,老人也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方法不對罷了。
第4招讓長輩多看咱【愛兒康】科普
平時各位爸爸媽媽在看咱們愛兒康內容的時候不妨讓長輩也一起來看,或者讀給長輩聽。讓他們知道不科學的做法對寶寶的傷害是有多大。當然,一開始老人會有些牴觸,不願承認自己錯了,但是經常給老人溝通,灌輸一些科學知識,相信老人心裡也會下意識去琢磨自己哪些地方確實需要改進,有些做法好像是那麼個道理,老思想潛移默化地也就被改變了,慢慢的老人就也接受科學的方式了。
小康君嘚吧嘚
最後,小康君想說的是,老人的育兒法不見得都是錯,因為一些民間方法確實是實用的。但是有些父母就喜歡和長輩擰著來,老人說東,自己偏往西。有時候小康君翻看評論,發現很多媽媽在評論中對自己的婆婆一片謾罵,這讓我覺得很不應該!老人幫子女照顧著小寶寶是很辛苦的,每個媽媽不管是對於自己的婆婆還是自己的媽媽首先應該是懷有一個感恩的心,畢竟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出現分歧時,溫和、有理的溝通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