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12月7日報道,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12月6日晚在北卡羅來納州費耶特維爾市發表演講稱,美國將把貿易當作一場「戰爭」來看。
據報道,在選後「答謝之旅」的第二站費耶特維爾,特朗普對當地民眾承諾,他將重新商定貿易協議,「在工作方面我將擊敗敵人」。他說:「我們不得不把貿易看作是一場戰爭,因為那是我們所面對的,是我們的工人所要面對的。」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還未正式就任,就給中美關係平添風波。
然而,報道說,特朗普使用「戰爭」一詞可能會引起一些政治領導人的擔憂,他們一再擔心這位當選總統在貿易方面的強硬言論會引發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戰爭。比如,12月5日,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凱文·麥卡錫拒絕支持特朗普對離開美國的公司徵收35%關稅的提議,他說,他「不想引起某種形式的貿易戰爭」。
據報道,整個競選期間,特朗普都承諾,在貿易方面他的態度會很強硬。在2016年早些時候的一次集會上,特朗普曾說,太平洋沿岸12個國家之間簽訂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將會「繼續強姦美國」。
特朗普聲稱:中國是「工作偷竊犯」 將把貿易視為戰爭
特朗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恐怕少不了要霸占別國的利益,劃到自己囊中,指不定就是「川普」版的美國霸權。
6日晚上在費耶特維爾市演講時,當選總統特朗普重申,他將對那些「解僱員工」和「離開美國」的公司施以懲罰。他說,「如果一家公司想要解僱員工,離開美國本土,然後把他們的產品運回國內,那麼不好意思,你們要對此承擔後果,很嚴重的後果。」
報道稱,特朗普把中國作為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流失的主要罪魁禍首,他說,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工作偷竊犯,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像他們一樣竊取美國人的工作。」
【早前報道】
競選過程中,特朗普:只要對華貿易制裁就可以提高美國就業
為了爭奪選民,特朗普又開始談論貿易問題了。
當地時間8月8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底特律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講指出,美國貿易逆差中有一半來自中國,「(中國)在各個可以想到的方面都破壞了規則……我貿易計劃的重點是對中國的貿易措施,可以給我們帶來數百萬的就業機會。」
在當天的演講中,特朗普五次提到了中國,強調對於中國施加貿易制裁措施可以給美國帶來就業崗位,並刺激美國經濟。
特朗普聲稱:中國是「工作偷竊犯」 將把貿易視為戰爭
這已經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拿貿易問題開炮,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重新修訂北美自貿協定以及重新考慮對外貿易政策等等,都在特朗普上台後的計劃之中,特朗普一直將貿易開放與美國就業崗位流失相掛鉤。
特朗普在演講中指責中國參與了出口補貼、操控匯率以及竊取智慧財產權等問題,並稱中國沒有真正的環境或者勞工保護,「就單單施加智慧財產權規則,就可以挽回數百萬美國就業崗位。」
特朗普援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稱,提高美國在華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可以給美國帶來超過200萬的就業崗位,「算上對匯率操控和產品傾銷的懲罰措施,我們可以給美國帶來數萬億美元的新財富和薪水。」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強調,其並不反對貿易,貿易可以帶來利益,孤立並非是美國的選擇,美國需要的是可以帶來更多就業崗位和更高工資水平的貿易。
特朗普並未直接點明所謂的對中國採取貿易措施是哪種手段。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特朗普經濟顧問的話稱,提振美國經濟增長計劃的主線仍是特朗普的貿易「學說」以及通過徵收防禦性關稅,迫使中國和其他貿易夥伴重新談判它們與美國的經濟關係。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5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5980.7億美元,增長1.3%。美方貿易逆差3656.9億美元,增長6.6%。美國2015年貿易逆差7370.7億美元,同比增長1.4%。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在接受澎湃新聞
特朗普聲稱:中國是「工作偷竊犯」 將把貿易視為戰爭
採訪時表示,中美貿易不平衡主要是因為結構性因素,兩國產業發展階段不同,中國是依靠出口換取國際市場利益,而美國已經到了利用對外投資來獲利,「從這個角度看,對美國整體國家利益是獲利的,但工人階層收益小,受到的衝擊大。」
屠新泉指出,將美國就業崗位增加與對華貿易政策關聯缺乏經濟邏輯,美國目前已經喪失了大規模恢複製造業的基礎。
特朗普否了TPP,很可能要搞另一個版本的TPP。
事實上,特朗普在發表此番經濟計劃演講時,民調數據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領先優勢正在擴大,儘管特朗普的顧問們相信,特朗普可以通過談論就業和經濟來縮小差距。
等到2017年,看看特朗普和歐巴馬的對華政策究竟有什麼不同?
特朗普在8日演講中也再次用TPP來駁斥希拉蕊稱,希拉蕊上台後肯定會通過TPP,就像此前的北美自貿協定和與韓國的自貿協定一樣,與韓國的貿易計劃讓美國損失了近10萬就業機會,而不是之前宣傳的創造7萬個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