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條英機用一個中國成語解釋,為啥一定要偷襲珍珠港

@ 2016-12-09

東條英機用一個中國成語解釋,為啥一定要偷襲珍珠港

1940年夏,日本侵略擴張戰略轉移至太平洋。這直接威脅英美設在那裡的利益圈。

1941年7月底,日本開始占領法屬印度支那,下一個目標就是荷屬東印度以及英屬馬來西亞。連年征戰,只有從那裡攫取石油資源,方能維持日本不斷擴大的侵略物質需求。

日本侵略印度後的自我宣傳

美國總統羅斯福立即加強設在菲律賓的防禦力量,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出征。

同時,羅斯福簽署行政命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英國、荷蘭隨後效仿。

日本無處購買石油,只得用戰略物資儲備。8月下旬,大臣告訴日本天皇裕仁:10月,石油儲備將盡。

生命線問題迫在眉睫。

石油問題是日本南下的重要原因

首相近衛文麿希望通過和談解決此事。他派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和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舉行會談。

野村讓美國停止支持中國,恢復向日本供應戰略物資。

赫爾要求日本從中國和印度支那撤出所有的陸海空部隊。

互不相讓,談判無果。

但近衛不死心。作為首相,他不想打一場毫無把握的日美戰爭。

日本投降後,近衛文麿服毒自殺

8月4日,他提出與羅斯福總統再次會談。

「美國態度那麼強硬,如果會談沒結果怎麼辦呢?」近衛鬱悶,苦思而無解。

這時,看透其心思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登門拜訪,他勸近衛用詐術應對美國的傲慢。

「假如會談破裂,您不要當場較量、爭辯黑白,留有餘地的回來就好。我們的艦隊將在瞬間採取行動。」山本帶著狡黠的眼神說。

山本五十六研究海軍作戰。1943年其座機被美軍擊落斃命

美國這邊,羅斯福認為,日本主動2次提出談判,說明了日本人的心虛、軟弱。如果接受談判,不但得罪英國和中國,還會被美國人嘲笑。

所以,在10月2日,美國拒絕了日美高級會談的提議。

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被激怒了,認為這是羅斯福向日本進行戰爭的挑釁。叫囂最惡的是陸軍大將東條英機說:

「如果聽從美國的主張,中國事變的成果將毀於一旦,『滿洲『也將遭遇危機。進一步講,會威脅到我們對朝鮮的統治!」

日本戰敗後,在監獄羈押時的東條英機

裕仁天皇點點頭,認為東條英機說得對,準備與英美開戰。對軍事沒有任何統帥權的近衛感到絕望。10月16日提出了辭職。而裕仁也不勉強他,索性提拔東條英機作為首相。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東條英機感恩上任,再次發表對美開戰的決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個喜歡中國唐詩的右翼分子用中國成語解釋偷襲珍珠港的必要性,」我們必須為開戰進行異常努力的準備!同時政治上要低調,不能讓外國感到有明顯變化。」

在部署偷襲珍珠港的細節問題時,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指出,最好在12月8日開戰。「8日,夏威夷是星期天。第二個休息日最好,因為周末美國人會玩得比較疲憊。」

偷襲珍珠港

就這樣,在日本綜合實力抵不過美國的情況下,軍國分子仍然秘密開啟了飛蛾撲火式的戰爭。

此時的日本,在中國戰場有一半陸軍兵力被困死,現在又要在太平洋踏入另一個泥潭。2年後,日本太平洋戰爭由勝轉敗。

總結二戰日本:侵略成性,自不量力,陰險狡詐,走火入魔,天當滅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