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阻撓巴基斯坦修大壩?中國可考慮在上游「斷水」
原創 海外探客 2016-12-06 15:43
「海外探客」初中上地理課時,經常容易弄錯的就是印度河的位置。印度河,顧名思義,應該在印度境內,可古印度人曾經的家園已因為過度開墾而荒漠化,印度人大批遷往印度半島腹地,如今印度河的大部分都屬於巴基斯坦。本來如果印巴不鬧分家的話還產生不了這個令學生感到困擾、令印度人感到尷尬的問題,可當年副皇兼印度總督蒙巴頓面對燎原的民族主義怒火已經不想多等一天。幾個繪圖員憋在總督府的一個房間裡,匆匆忙忙用鉛筆將女王「皇冠上的鑽石」進行切割。此後數十年里,印度不得不疲於應對從自己身體里產生的宿敵,玩起了周伯通的「左右手互博」,失去了成為大國的機會。
印巴雙方的恩怨情仇一天一夜也說不完,印度河是其中的一個插曲,不過分量越來越重。探客很早就聽說過這樣一個論斷:水資源將比石油資源更寶貴,未來戰爭很可能因為爭奪水資源而爆發。而對印巴兩國而言,印度文明的「母親河」似乎是一柄雙刃劍,兩國多少紛爭都因此而起,總體而言雙方都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西方主導的世界銀行在1960年協調雙方簽訂了《印度河水條約》。不過在現實利益面前,條約並不能束縛慾望。因為雙方不可調和的領土矛盾,印度無意遵守條約。根據媒體報道,印度在上游已經修建上千座大大小小的水壩,克什米爾的水力發電站已達30億瓦特的發電能力,而且印方還準備將這個數字擴大5倍,儘可能提高用水量,正所謂「有便宜不占就是烏龜蛋蛋」。
不僅如此,印度但凡受了委屈就拿水資源恐嚇巴基斯坦。2016年9月,印控克什米爾一處印度哨所遇襲,18名士兵喪生。印度在沒有確定證據的情況下就氣勢洶洶怒斥巴基斯坦,根據媒體報道,印度總理莫迪還威脅將控制印度河上游水量,以報復下游的巴基斯坦,一臉「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的霸氣。
當然,印度在嚇唬巴基斯坦時,往往就會犯上「選擇性健忘症」。印度媒體經常叫囂「必須禁止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修建水電站」,炒作「中國截流,印度水荒」、「中國開閘,印度水災」等毫無科學常識的謠言。探客從印度的這些反應中可以判斷,印度是「真怕」中國在上游有所動作。不過,中國作為真正的大國,不會幹也不屑於干「以鄰為壑」的事,但如果鄰居非要稱王稱霸侵略別國土地,那就另當別論了。對於鄰國提出的友好請求,中國基本都會樂於助人、伸出援手。最近一個事例就是在2016年3月,應越南請求,中國在自身都遭受旱災的情況下,毅然開閘放水,緩解了湄公河流域嚴重的旱情。
印度方面能做到這一點嗎?況且中方在雅魯藏布江的水電工程都透明公開,印度水文學家還獲准進入西藏檢測,連印度高層都不得不承認中方水電站是用於發電兼顧生態用水,並非印度媒體所擔心的蓄水,沒有對印度境內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水量產生什麼影響。這才是「以德服人」。
實事求是講,從印度到巴基斯坦,從印度次大陸的生活用水和農業用水,都要依賴中國喜馬拉雅山的積雪融水,探客認為,是「中國水」滋養了印度文明。印度儘管控制了印度河的上游,但更上游在中國手裡。印度在水資源問題上一向實行雙重標準,其實是打自己的臉。
根據媒體報道,巴基斯坦12月5日通過了在印度河上修建迪阿莫-巴沙大壩的融資計劃,走得是「自給自足」的艱苦之路,畢竟140億美元對於貧窮的巴基斯坦來說不是個小數目,西方控制的世界銀行和亞洲發展銀行已經拒絕了巴基斯坦的貸款請求,明顯是為了取悅印度。巴方在下游建個4500兆瓦大壩是為了緩解「電荒」,發展本國經濟,印度如若橫加阻撓是極為野蠻和無理的。這是要將巴基斯坦「困死」「渴死」的節奏。如果印度真的起了歹毒之心,那麼探客認為,中國也不必客氣,直接在雅魯藏布江上游截流實現「斷水」,讓印度看看失去15%的水資源要付出什麼代價。很多網友還擔憂更下游的孟加拉國會反對,其實對於一個年年發大水的窮國來講,上游攔洪是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衝突不會令人富裕,友誼才能創造財富。印度與其一直要挾巴基斯坦,不如共同治理一下水污染問題。根據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的資料,印度河-恆河流域至少60%的地下水因嚴重污染而失去飲用和灌溉的可能。在地下200米處,約23%的地下水鹽分太高,另有約37%的地下水含有「砷」這種有毒物質。探客認為,如果印度與巴基斯坦因為一條「毒河」而爆發外交危機甚至戰爭,純屬不智和不仁。那些購買飛機大炮的金錢,本應用於改善水質上。印度作為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哲學、數學與醫學自古就很發達,應該有這個悟性。(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獨家原創稿件,歡迎理性評論與科學指正。關注「海外探客」微信donatehour007,這裡有最另類最個性的國際新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