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戲台為誰做戲? 這四位大粒人也樂於當主角......
(王朝遠評述)這種「好戲」在馬來西亞上演,不會太奇怪,但同步上演就恐怕百年難得一見了。一邊是納吉和哈迪同台排排做,另一邊則是馬哈迪和林吉祥肩並肩,出席行動黨的50周年代表大會。有沒有搞錯?他們上錯了台、坐錯位了嗎?沒有呀!
這都是刻意的安排,這四位大粒人也樂於當主角。納吉是出席在蒂蒂旺莎體育館舉行的、由馬來西亞伊斯蘭宣教基金會號召的「聲援羅興亞人」大集會。不過,人們已經把這個大集會「政治化」了。
人們把納吉和哈迪的近距離接觸視為巫統和伊斯蘭黨在下屆大選合作的前奏,也有人認為兩黨「合併」就此寫了「開場白」,下一步便是商討細節,然後簽署大藍圖。
兩個以巫裔為主的大政黨,不管合併與否,只要能在大選時合作,就可以穩操勝券,因為可以爭取到巫裔的大部分選票,國陣其他成員黨就不重要了,難怪有部分巫統黨員開始「膨脹」,他們早就在叫喊:「我們不需要馬華和國大黨,也可以執政!」
在巫統大會上,有代表發言說,某家由巫裔控制的大機構,兩個最高的職位都給了非土著,「難道我們沒有人才嗎?」。這種言論沒有受到阻止,於是有人就變本加厲了。
便有人要拿督斯里廖中萊交出交通部長職位,讓馬來人來取代。這種呼籲簡直是放肆,也沒有尊重首相委任部長的特權,由不到別人來干預。
令人難過的是,當這種無禮的事發生時,並沒有部長為中萊辯護,包括首相在內,以致這事情被行動黨大會拿來唱。
可見,馬華多麼需要重整聲威;要挺起胸膛做人,勢必要在下屆大選交出更佳的成績單。國內的華裔選民也應該知道維護馬華的重要性。
馬華沒有力,講話就不能大聲,就不能有效地維護本國華裔的利益。
長遠地說,我國的華人必須多多生育,因為政治力量是講選票的,而選票又是靠人去投的,沒有人頭,就沒有選票,在這裡講什麼「優生」,講什麼「在質不在量」,實在是在騙自己。這種不務實的思維讓自己的民族吃大虧。
華人也不要因為對許多事情看不順眼而悲觀、選擇放棄,選擇移民是一種消極的作法。移民和少生育,已經使我國華裔人數逐年下降,就快會被視為少數民族了。華裔須振作起來,免得被他族看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