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防長:遏制中國崛起既不可能也無戰略必要

@ 2016-12-05

【觀察者網 綜合】中新關係近期出現較大波折,新加坡官方和媒體都試圖「滅火」,以修復雙邊關係。

新加坡《商業時報》4日報道稱,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當天在美國表示,遏制中國的崛起既不可能,也沒有戰略必要。

他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參加「里根國防論壇」時說這番話的。根據新加坡國防部的消息,黃永宏說:「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貿易、金融和安全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領導者。很明顯,中國需要世界,世界同樣需要中國。」他認為,這一相互依賴關係將繼續發展,不會消失。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資料圖)

當天,他還談到美國與亞太地區持續接觸的重要性。黃永宏說,人們應該視中國、印度和東協的崛起為美國過去70年外交和國防政策的有效成果。這一現實印證了美國過去幾十年中在亞洲的外交和國防政策。但他表示,這一成功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我們考慮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斷向前推進」。

據路透社報道,當被問及有關美國與台灣的通話所引起的爭議時,黃永宏表示,美國應該關注亞太地區更大的戰略利益,包括擴大貿易關係。

黃永宏說,如今更大的問題是,鑒於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將如何在未來幾年中塑造它在亞太地區的角色。

他說:「我們應該考慮更大的戰略利益(We ought to have the larger strategic interests in mind)。」

他說,美國在亞洲的角色應該是多方面的,包括貿易和商業聯繫,而不僅僅是集中於安全問題。要塑造這樣的角色,他認為雄心勃勃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貿易(TPP)協定將是一個「具體、確鑿的承諾」。

對於近期中新關係的波折,《聯合早報》高級評論員葉鵬飛4日在該報撰文表示,「相對於小國必須死守切身利益,大國的利益廣泛而複雜。在很多時候及領域,彼此利益的重疊促進了雙方合作。在個別議題上發生利益相左的情況時,小國唯有儘可能在不衝擊雙邊關係的前提下,低調但有尊嚴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當前世界性的反全球化逆流,已經對依靠自由貿易的國家構成嚴峻的挑戰。這是新中兩國都必須共同應對的威脅。兩國也正經歷艱難的經濟結構轉型,存在不少需要相互合作與扶持的機遇。在眾多重疊的雙邊利益當中,今後難免還是偶爾會出現分歧之處,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兩國關係就不會失焦。」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1日刊文稱,北京方面對挑戰其核心防務及外交政策立場的國家表現得越來越不耐煩,特別是在涉及南中國海和台灣問題時。

像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展現順從之意的國家,有可能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並得到大量資金支持。

拒絕這麼做的國家,將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局面:北京願意使用越來越多的工具,從經濟抵制到香港海關查扣(新加坡9輛軍車)來執行其意志。

儘管新加坡從官方到民間都試圖平息外交策略失誤導致的影響,但是新加坡仍舊是「說一套,做一套」。

新加坡一向盛讚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今年以來,它在所謂南海仲裁案問題上緊跟美國。

日本共同社2日稱,在1日晚的日新首腦會談中,安倍晉三表示將繼續強化兩國關係,還特彆強調日新在TPP問題上合作的「重要責任」。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安倍稱:「為了不使自由貿易的潮流逆轉,兩國就為使TPP早日生效而合作達成一致。」陳慶炎則回應說:「(TPP)早日生效符合所有夥伴國家的利益。」

《日本時報》 2日稱,安倍晉三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9月在東京會晤時已同意共同合作以期將TPP快速落實。報道稱,安倍晉三和陳慶炎還就和平與安全議題交換意見,但未具體提及南海等爭議問題。陳慶炎表示,新加坡歡迎日本繼續在美日同盟框架下在地區內發揮積極作用。

對於日新關係,有日本右翼媒體稱,保證新加坡對日本的友善和支持,對日本的東協外交具有重大利益。日新「應當聯手確保地區平衡」「在中國向海洋擴張勢力的背景下,作為海洋國家應共同確保海洋法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