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版裡面對於【PR/公民】的疑問越來越多,尤其是對於新加坡政府各種潛規則的無能為力。雖然作為一個拿到了公民的老人,但仍然覺得應該為大家做點什麼。
剛好最近和同事及她老公吃了一頓飯,期間聊了很多關於ICA 【PR/公民】的政策問題。深受啟發,雖然來新10年,但是他老公談到的一些觀點的確從未考慮過,不過細細想來,的確非常有道理。
先說說同事她老公,四十有餘,在ICA工作快20年,長期從事PR/公民申請批准政策的制定與修改。目前已經是Assistant Deputy Director, 並且所在的Unit就是管PR/公民申請這一塊的。所以可以說含金量非常大!
總的來說呢,能明顯感覺到,大部分政策和大家考慮的差不多。還有一些細節人家說的也不是很明白,有可能是本來在ICA看來就是灰色地帶,或者人家不願意告訴我。但是有以下幾點新穎的觀點,與大家分享。
1. ICA政策條件是不斷修訂中的,並定期更新
這一天看起來是句廢話,其實不然。為什麼?
讓我們先看看昨天的小印度,之前有很多次周末和家人路過小印度,就覺得十分不自在。媽媽剛從國內過來一個月,就非常驚訝,說這種非法集會,這麼多相同民族的人,為什麼沒有治安亭?為什麼巡查的警察比地鐵里還少?
這是個很簡單的思維,為什麼新加坡政府沒有考慮到呢?連中國的老人一眼就明白的道理,那些高級公務員為什麼沒考慮到呢?
可能這只是我單方面的考慮,我想原因估計是新加坡政府各個部門太過自信了,太自信自己的政策。這也是上次大選反對黨的訴求之一,就是執政黨有些遠離人民。扯遠了,我們說回移民政策。制定的時候也是有些過於自信,導致後來的很多問題。大家看ICA網站上面的各種申請要求,常年不改,但是其下的規則和規定其實是經常修改的。說白的,一樣的條件,可能去年合格,今年就不合格了。
所以簡而言之,這就說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PR/公民申請,要與時俱進!
2. ICA的失誤
版裡面大家都知道,08/09的PR大放水。這位Officer也承認了,承認這的確是最近幾年最大的失誤。他所說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其一,對新加坡經濟的過於自信
其二,整治選舉的問題
其三,遠遠沒有考慮到,新PR/公民的依親能力。現在大家都知道,政府批了一個PR/公民,不代表只批了一個人,還能帶來的老婆、孩子、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拿著各種簽證呼啦啦就來了。不論短期、長期,這是對新加坡社會的一個巨大壓力。這一點ICA前期考慮非常不足,也是非常大的失誤!這位Officer透露了一個數字,PR/公民相關能帶來的人數竟然達到了1:4。 (就是說批了一個人,通過各種渠道來了4個人!)
3. 獨生子女問題
當我們聊到目前批准的首要條件是,我說工資、在新時間、學歷、年齡等的時候,Officer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申請,回答一律是Depends,但是他主動提出了一條:獨生子女。我如夢初醒!
大家可以參照上面的PR/公民的依親能力,就明白了。獨生子女的PR日後是必要將父母接來,就算不是常住,LTVP也是要拿一張。就算悲劇,申訴理由也很簡單,父母就一個孩子,得要照顧。那麼要是再加上結婚了,老婆也是獨生子女,那麼政府就突然多出來了四位老人。這一條...據說目前卡死了許多條件高不上、低不就的人。
4. 父母工作、婚姻情況
其實道理與上面差不多。如果父母無業,或者離婚,或者一方過世,那麼,大家可以聯想了。
其實這兩條目前占到了非常大的考慮比例。
5. 工資問題
後來談到了工資問題,Officer說穩定、固定非常重要! 在工資達到一個比例之後,其實影響不是非常大,當然要和年齡結合起來看。但是總的來說,Basic越高越好,Commission based的和自己做小生意的,非常不占優勢!
6. 行業/年齡問題
談到行業問題,Office很確定的說,行業遠比工資重要。其實我們想想也明白,你掙5000還是7000對政府來說有多大區別呢?除了證明你能養活自己和家庭?行業非常重要!當然這個行業也是隨著時代變化的,小的叄年一變,大的五年一變。比如半導體,十年前還算中高端行業,目前就只能算低端工作。比如綜合娛樂城,2010年就算政府支持的行業,現在則越來越往下。比如硬碟製造業,十年前就算中高端,現在則越來越困難。
另外就是公司規模,也非常重要!
簡單來說,行業越高端越好!公司越大越好! 不要怕低工資,當然行業公司上去了,工資問題也就順水推舟了。
那麼什麼才算高端行業?
俗話說得好,做硬體的不如做軟體的,做軟體的不如做網際網路的。網際網路,尤其是大型的、跨國的,目前還算一個不錯的行業。法律相關的也不錯。私人銀行、金融分析、投行也算。注意!零售銀行、企業方面不算。還有油氣、海上勘探、生物製藥等等...
年齡來說,30歲是道坎。可以說一個天一個地,具體Officer沒解釋,大家自己理解吧。
7. 學歷問題
簡單一句話說,第一學歷比最高學歷重要!名校+名企還是所向無敵。
8. Poly問題
還是個行業問題,學啥幹啥是不變的真理。公司大小和所處行業非常重要! 這也是很多SP都不批的根本原因。 但是由於政府不會公開行業、公司偏好列表。所以大家還是往高端行業湊,哪怕是基礎崗位,先上去再說,內部調崗非常重要!就像Facebook COO說的,在職業發展中,最重要的是坐上火箭,至於您是坐在火箭上還是趴在火箭上都不重要了。
基本就這麼多了,希望給大家一點提示。尤其是獨生子女和父母狀況,希望大家重視!另外確定了一點,SP在未來兩年裡確定會被取消,EP底線還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