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須知:怎樣預防產傷

@ 2016-12-03

在分娩過程中受外界因素影響很容易造成產傷,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雖然產傷的發生率降低了,但是准媽媽們還是要知道怎樣預防產傷哦,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產傷的預防及種類有哪些?學會預防產傷,可以避免給自己和寶寶造成意外傷害哦。

產婦產傷有哪些

1、頭皮產傷

頭皮產傷主要包含產瘤、頭皮血腫、腱膜下出血等三種狀況。產瘤是因為頭皮外傷造成表皮層出血性水腫,通常沒有大礙,幾天後就會消失。頭皮血腫主要發生在產鉗接生嬰兒,腱膜下出血是因為胎兒的頭部滑過盆腔是受外力擠壓或拖拉導致的。

2、脊柱傷害

發生部位主要是頸椎,常見原因是複雜性臀位生產。高位脊柱傷害較大,嚴重的可造成死亡。危害較大;低位脊柱傷害可能造成肢體無力、失去感覺。

3、顱骨骨折

顱骨骨折主要包含線性骨折、凹陷骨折、枕骨分離三類。比較常見的是線性骨折,是因為分娩時外力擠壓頭骨造成。凹陷骨折可能是因為產鉗以及外部壓力造成的頭部膜性骨凹陷,因有點像桌球受外力擠壓而變形,又被稱為桌球骨折。還有一種是外傷導致的枕骨分離。

4、骨折

產傷骨折,主要指寶寶在分娩過程中造成的骨折,胎兒過重、難產、剖腹產以及其他難產造成。其中,鎖骨骨折是最常見的,發生率占產傷骨折的90%,主要發生於頭位生產以及臀位生產。

5、腦神經和周邊神經受傷

在分娩過程中,因產鉗或者外力因素造成胎兒腦神經和周邊神經受損,在後期嬰兒會出現神經系統異常不能正常控制身體機能。

6、臂神經叢損傷

相對於脊柱傷害,神經叢受損的幾率更高。主要出現在巨大兒的身上,常見原因是頭位生產時拉扯肩膀以及臀位生產拉扯頭部造成。

怎樣預防產傷

1、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預防

應在產前防止早產和窒息,產婦要臥床休息減少子宮收縮,必要時可以藉助一些藥物推遲分娩時間。具體事項請諮詢醫生。在寶寶娩出時,要注意監護,避免產傷,必要時進行剖宮。

2、產傷骨折的預防

臀位生產以及頭位生產要注意操作,避免用力過大。藉助機械生產的,比如產鉗生產要注意謹防劃傷,藉助胎頭吸引機械生產負壓不宜過高,牽引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對於難產以及陰 道伸展性差的產婦,做會陰切開術,能避免過度撕裂陰 道。

3、胎位不正的預防方法

(1)膝胸臥位法:孕婦先把膀胱尿液排盡,腰帶寬鬆,在床上雙膝跪下,將胸部儘可能貼床上。注意,大腿要垂直於床面,每日2次,每次15分鐘。因為重心的改變,頭部和背部的弧面順著子宮底弧面滑動,從而改變胎位,臀位退出盆腔。

(2)外倒轉術:因為外倒轉術存在早產或者胎膜破裂等風險性,在採取該方法的時候,需要在相關儀器檢測下進行。該方法一般在孕32-34周的時候適宜,孕婦平臥,腿部彎曲使得腹壁鬆弛,這個時候醫生會檢查胎位和記錄胎心跳動頻率,然後雙手分別握住胎兒的頭部和臀部,輕輕移動頭部和臀部互換位置,使頭部向骨盆入口移動。移動完畢再次檢測胎位和心率,看是否有異常。要提醒的是,該方法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在分娩過程中可因機械操作造成損傷,可發生於新生兒的各個部位及組織。大多數的產傷會自發性恢復,只有少數需要外科手術或是定期復健治療,准爸媽們不必太過緊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