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可怕,看了才知道後怕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覆作用形成的瀰漫性肝損害。臨床上早期由於肝臟功能代償較強,可無明顯症狀;後期則有多系統受累,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並常出現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癌變等嚴重併發症。肝硬化在我國以20~50歲的男性多見,青壯年的發病多與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及某些寄生蟲感染有關。
我國每年近26萬人死於慢B肝感染相關疾病
全球約有20億人曾感染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其中約有2.4億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約有50-120萬人死於B肝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如肝硬化、肝細胞癌、肝衰竭等)。我國現有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B肝)患者約2000萬例。約有15-40%的慢性HBV感染者將進展為HBV感染相關性疾病(肝硬化、肝細胞癌、肝衰竭等),我國每年約有近26萬人死於HBV感染相關性疾病。慢B肝進展為肝硬化,是肝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肝硬化是肝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慢B肝肝炎活動導致肝損傷修復反應是導致慢B肝進展為肝硬化的主要機制。我國肝硬化患者中有超過70%為慢B肝患者。而臨床上,肝硬化因為病程發展緩慢,早期沒有明顯不適,起病隱匿而不被患者所注意,從病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短至數月,長達數年。
肝硬化的基本特徵是肝細胞壞死、再生、肝纖維化及肝內血管增殖、循壞紊亂。正常情況下,人的肝臟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然而病毒感染導致肝細胞變性或壞死,慢B肝人群持續的肝炎活動會導致持續的幹細胞變性、壞死、再生,直到再生的幹細胞再也無法恢復正常的肝結構,進展為肝硬化。
如何避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
1、慢性HBV感染者至少每半年複查一次B肝兩對半、HBV DNA載量、肝功能、血常規、AFP、肝臟影像學等檢查,符合抗病毒治療指證者,一定要嚴格遵醫囑及時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需堅持用藥,千萬不可自行停用、漏服、或擅自更改劑量等。
2、有肝硬化、肝細胞癌家族史的慢性HBV感染者,更需密切複查B肝兩對半、HBV DNA載量、肝功能、血常規、AFP、肝臟影像學等檢查,必要時行肝穿刺活檢術,儘早明確有無肝炎活動、肝細胞損傷。
3、規律生活,不可勞累,不可熬夜,絕對禁酒,避免使用損肝藥物。
4、保持良好積極樂觀的心態,定期隨訪,定期檢查,規律治療,並不是所有的慢性HBV感染者都會轉變為肝硬化。
肝硬化食物選擇
(1)奶、蛋、魚、瘦肉、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食品,在每日膳食中應輪換供應。
(2)可適當選用葡萄糖、蔗糖、蜂蜜、果汁等易於消化的單、雙糖類,以增加肝糖原儲備。
(3)酶母含豐富B族維生素,應注意供應。
(4)忌酒精和一切辛辣及刺激性食品。
(5)避免油炸及干硬食品。
(6)少吃或不吃纖維較多的食品以及產氣多的食品,如芹菜、韭菜、黃豆芽、紅薯、干豆類
、汽水、蘿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