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生百病,抗寒2碗湯,一碗活血暖全身,一碗提升血管抗病力!收藏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慢慢進入了一個最脆弱的狀態,怕冷、容易感冒、手腳冰涼……入冬後,心臟病、腦梗的急症病人急劇增多在臨床上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這一切,在中醫看來,都因為一個字——寒!
一寒生百病
中醫博士一語道破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 羅大倫介紹說:
冬季天氣主寒,寒性凝滯會使血液循環不暢,同時寒邪易傷陽氣,人體沒有陽氣溫煦,氣血循環不足。
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血能載氣」。
女性痛經及經期延長,脾胃虛弱者胃痛胃脹,以及心腦血管患者突發胸悶、胸痛、頭暈、心梗、中風等,都與此相關。
羅大倫
抗寒兩碗湯
一碗昇陽活血暖全身
一碗提升血管抗病力
寒邪不僅可以誘發感冒、咳嗽,進一步侵入,還可以造成瘀血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梗、腦梗等危及老年人生命。
對付寒邪,有一個最基本的思路,就是用暖的東西來抵抗,什麼東西暖?熱湯,還有溫性的食物,把這兩點加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方法!
第一碗:當歸生薑羊肉湯
活血促消化、昇陽暖全身
羅大倫在評價這道當歸生薑羊肉湯的時候說:
羊肉甘溫,冬季溫補最宜。
當歸甘溫、微辛微苦,甘溫宜於溫補,微辛稍具流通性,微苦可以適當潛藏相火。
同時加生薑辛微溫,使羊肉當歸補而不滯。
當歸養血血虛則氣虛,血旺則氣暢
《靈樞·癰疽》曰:「中焦出氣如露,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
食物經過消化分解成為支持生命新陳代謝的重要營養物質,即為津液,津液經絡滲入血脈之中,成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血液充盈,並濡養和滑利血脈,而血液環流不息。
當歸的主要功效是補血和血,活血通經,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能,因為女性特殊的生理機制,尤為需要補血。我們經常看到有人面色白凈,但是無血色,說話有氣無力,身體發冷,這就是血虛的典型表現。
生薑抗寒一寒生百病、寒散經絡通
姜,是好東西,我們都知道。生薑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能治療風寒感冒、胃寒胃痛、嘔吐腹瀉、魚蟹中毒等,它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調理脾胃。
國內著名老中醫、國醫大師路志正的養生秘訣之一就是生薑,他毫無保留的講到:姜本身也是一味藥,有發散的作用,能避風寒、預防感冒、幫助消化,還能促進膽汁分泌。
羊肉滋補溫而不火,百病皆益
羊肉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
當歸生薑羊肉湯
【食材】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塊,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吃肉喝湯。
第二碗:母雞肉燉首烏
降脂養虛,提升血管抗病力
廣東省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林燕釗介紹:廣東省中醫醫院為心腦血管病人過冬開出了食療方——母雞肉燉首烏。
何首烏
降脂抗動粥,提高血管抵抗力
提到何首烏,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烏髮。但何首烏的功效不僅於此,何首烏在心腦血管病方面的功效是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同時還可以抗血小板凝聚,是心腦血管病人的良藥。
老母雞
溫和滋補,無人不宜
有這樣一種體質的人,吃些滋補的東西就上火,中醫上稱此種體質為陰虛。這個火不是實火,比如肝火、心火等這些是實火,陰虛的火是虛火,吃了滋補東西就上火也叫做虛不受補,確實有虛的情況,但是不能補,這個時候就可以用老母雞。
老母雞的補益之功效很高,適合久病、瘦弱,尤其是畏寒風重,虛不受補的人食用。
母雞肉燉首烏
【食材比例】母雞和首烏的比例是關鍵,如果母雞的重量是1000克左右,那麼用30克何首烏就可以了。其他生薑可以稍微多放些,能驅寒、去腥。鹽一定要少放。
【做法】首烏用紗布包好,放到去掉內臟的母雞肚子裡,然後用砂鍋和文火燉,放點姜、鹽,也可以放一點料酒,燉熟即可。
特別提醒:
母雞肉燉首烏做好,既要喝湯也要吃肉,湯可暖熱身體,增加血液循環。
從藥店買首烏的時候,讓藥店幫助把它研碎,然後用紗布包好。
母雞要選老的,越老越補。
這兩碗湯大家都記好了,這個冬天經常搬上餐桌,不僅僅是好吃解饞的問題,更是能起到暖身,防病,防大病的作用!
好方法就要讓更多人知道,趕緊給家人和朋友也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