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那個位於遙遠地方的小國家,與中國建交已有六十五年了。當時,中國甚至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國家,那時的新中國也僅僅是成立了一年多而已,深入的了解一下中國和芬蘭早年的交往,讓我們不禁由衷的感覺相見恨晚。
芬蘭二戰沒被占領,所以也不用看美國的臉色。 並且芬蘭作為一個典型的北歐國家,在輕工業、環保等方面有很好的優勢,與中國有很好的互補性。芬蘭實在第一批承認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當時中國戰時的盟友看到了香港等地區的利益,率先承認了新中國的存在,之後芬蘭和起鄰國瑞典丹麥,還有挪威也承認新中國的地位,瑞典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說起建交還有一個小故事呢!瑞典和丹麥兩個是鄰國,雖然先承認新中國的是丹麥,但是建交的時間卻比瑞典晚。據說是因為當時兩國的代表都從上海出發,但是速度上瑞典卻更勝一籌。還有一種說法是,瑞典沒有加入別的組織,而丹麥之前已加入了北約,所以讓瑞典先建交是中國有意為之。
芬蘭與中國的建交有著一段十分曲折的故事,在當時宣布我們偉大的新中國終於成立時,芬蘭並沒有在中國的外交代表,所以並不知情,後來還是通過瑞典知道了這個消息,於是當即就決定要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但是當時外交部的官員卻沒把這件事當在心上,沒有及時的執行,幾個月之後瑞典和丹麥都已經建交了,芬蘭政府才發現外交部沒有及時落實,發現自己已經落在別人後面了,很是生氣!
在建國後的一年,中國曾接到過瑞典的通知,芬蘭在中國的的事務可以暫時委託給瑞典的駐華使館完成。我們的外交部立即與芬蘭去的聯繫正是這件事情,在九月份,芬蘭方面表示會儘快派出使節並且希望與中國的建交可以加快速度。總理兼外長甚至特別指示:與芬蘭建交可不經過談判手續,即可交換使節,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經過中國和芬蘭的溝通,對相關事宜也很快達成了一致,正式建交,芬蘭成為了第五個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在兩國見面進行遞交國書這一環節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之前芬蘭已經將國歌發給我們,但是我們中方不知為何並沒有收到,所以,我們準備演奏芬蘭頌,但是芬蘭的外交官不同意,一直等到我們找到了波里進行曲,這樣一來就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在建交已開始時,芬蘭就表示出想與中國開展貿易的意向,但是中國正巧受到了美國各個方面的經濟包圍和封鎖,但是國內又急需物資,這時芬蘭頂著重壓,與中國開始展開貿易,幫我們度過了最難的時候,我們也一直對這件事銘記在心。
中蘇貿易是中國和芬蘭貿易的開始。芬蘭相對於其他的歐洲國家,在建交之前對中國的貿易並沒有過多的交集,所以雙方的貿易可以從零開始,並且中芬也創造了一種新的貿易模式,這種貿易模式更利於兩國貿易的快速發展。七十年代初,芬積還極支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在一九八幾年,中國經濟遭到了重創,許多國家紛紛中止了合作,芬蘭也面臨著很大的抉擇。當時芬蘭的總統剛到華訪問不久,對新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很深的印象,所以,在當時那種情況下,芬蘭決定還是一如既往的與中國進行合作。
芬蘭作為北歐的小國家,也生存的時分艱難,他們一直在探索適合自己的路,在面臨重大抉擇時,也能臨危不亂的做出正確的選擇。芬蘭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終止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和貿易,由此可以看出,芬蘭的政治家很有深謀遠略。在九一年的時候,蘇聯解體,芬蘭趁此機會,及時廢除了不利於自己的條約,為戰後芬蘭順利回歸西方做了充足的準備。
芬蘭的總統有兩句話,形容芬蘭最合適不過了:
一,芬蘭有自己的聲音,不會跟著別的國家進行大合唱。也就是芬蘭有自己的見解,不會見風使舵,隨波逐流。
二,芬蘭在國際上是醫生而不是法官,意思就是,芬蘭的任務是幫助人們渡過難關,而不是評判到底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我覺得這兩條不僅適用於芬蘭,任何國家都應該做到這樣。
我們回顧歷史,中國和芬蘭攜手走過了六十五年,儘管國際環境市場發生變化,兩個國家內部也有不同,但是兩國的關係確實歷久彌堅,一如既往的。中芬經過了銀婚,金婚,馬上就迎來鑽石婚了,相信時間的發展,兩國貿易的深入,中芬兩國的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好,兩個國家也會越來越繁榮昌盛!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就是全球腐敗指數報告中,芬蘭連續多年名列第一,成為最清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