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巴編輯從多位媽媽那裡了解到,每天都會給孩子洗澡,並且常常讓孩子享受泡泡浴,為了讓水保溫,不停的給浴缸加水。殊不知這些經驗都是錯誤的。
下面森巴為大家整理了來自外網中,外國人給寶寶洗澡的一些經驗。原文由網站醫療諮詢委員會審核後發布。(有些意見打破我們的常規認識,但非常值得借鑑)
新生兒不必每天洗澡
在第一周的時候用天然海綿和溫暖的濕毛巾給新生兒清潔手部、臉部、皮膚有褶皺的地方以及換尿布之後清潔生殖器部位。
等到臍帶乾枯脫落癒合後,你可以開始給你的新生兒一個浴缸了。最簡單的方法是用一個廚房水槽或者小的嬰兒塑料盆,而不是一個標準的浴缸。
新生兒不必每天洗澡,一個星期真的沒必要超過3次。你大概會很驚訝,為什麼外國醫學專家是這麼建議的?在中國孩子出生後就開始每天洗澡。其實這並不矛盾,根據所處的地域環境和出生季節靈活調整洗澡的頻率。洗澡太頻繁容易讓孩子皮膚乾燥,引發濕疹等問題。過分強調每天洗澡,每天用沐浴露可能會讓濕疹、皮膚問題更加嚴重。
大部分外國人生孩子之後,並沒有公婆照顧,親力親為的媽媽需要更簡便和安全的建議。有些外國家長表示只是孩子弄髒了才給孩子洗澡,甚至還有兩個星期給孩子洗一次澡的家長。而且這種現象從大家的評論中來看並非個別現象。
最重要的安全tips:一分鐘都不要離開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安全原則就是不要離開你的孩子,哪怕一分鐘。如果你
覺得你必須接那個電話或者去開個門,帶上孩子一起。新生兒可能會溺斃在一英寸(2.5cm)深的水中。所以,即使你的浴缸有防滑墊或者防滑座椅,也不要讓它們代替你的眼睛。
一些專家說,6歲以下的孩子在洗澡時都不應該處於無人看管的狀態。有些大齡兒童也需要密切監督。
其次,我們可能知道給寶寶的浴缸里加水時,應該先把寶寶抱起來。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60攝氏度的水,小寶寶只要接觸三秒就會造成三度燒傷。所以,切忌孩子還在浴缸里裡面的時候,就給孩子加熱水。
另外,要注意浴室的玻璃是安全玻璃。讓孩子在洗澡的時候不要接觸吹風機之類的任何電器。
一些小技巧——用手肘測試水溫
32.2~37.5攝氏度的水溫是最舒服的溫度。森巴編輯親測,用手肘測試水溫比用手掌測試更準確。這是因為成人手掌高溫耐受力明顯高於手肘內側,如下圖所示,手肘接觸水時,更貼近寶寶的感受。
在圖中,我們還看到育兒專家在浴缸里放上了一條柔軟的大毛巾。這樣可以讓寶寶感到更舒服,同時也增加了摩擦力,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
在把寶寶放入浴缸之前,就應該準備好所有東西。一條幹凈的浴巾鋪開,旁邊放上乾淨的換洗內衣,沐浴露、尿不濕等。這樣即使你一個人,也可以輕輕鬆鬆給寶寶洗個澡。
洗頭髮也可以變得很簡單。可以先給寶寶洗澡,洗好澡之後用浴巾包上,單手抱住小嬰兒,另一隻手用水杯簡單清洗頭髮即可。
浴缸水深應該剛剛超過肚擠眼的高度即可。無論寶寶是躺著還是坐著的時候都適用。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浴室的溫度,或者你準備給寶寶穿衣服的那間房的溫度。因為嬰兒很容易受寒,所以儘可能把溫度保持在75華氏度(24度)左右。
泡泡浴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這一點我們以前可能都疏忽了。香皂、洗髮水、泡泡浴可能會使孩子的皮膚變得乾燥、濕疹,他們可能會刺激尿道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險。
先玩遊戲,再洗澡。避免讓孩子在「肥皂水」里坐太久,應該讓他在清水裡玩一會兒遊戲,再進行清潔的部分。清潔完成後就不要過多停留。這樣孩子既可以享受洗澡時光,又可以避免玩的太久造成的隱形風險。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以前每天堅持給寶寶洗澡又累又沒道理,寶寶的濕疹還一直好不了?是不是覺得看著寶寶滿身泡泡的在浴缸里玩的樂此不疲很幸福卻忽略了感染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