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盆是什麼意思 胎兒不入盆的應對方法

@ 2016-12-01

一般在臨產前胎兒都會為出生做好準備,這時候胎兒就需要入盆,入盆後1-2周才會分娩,可以說入盆是分娩的重要信號,但是有些孕媽會遇到胎兒不入盆的情況,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讓寶寶入盆呢?

入盆是什麼意思

入盆是指在妊娠晚期,胎兒在羊水和胎膜的包圍中,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使其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入口進入骨盆腔,從而其身體的位置得到鞏固。當胎兒入盆時,不少孕婦常會感到腹部陣陣發緊和有墜痛感。

胎兒入盆時很多孕婦可以感覺到胎兒的位置在下降,同時可能伴隨輕微的墜痛感,整個入盆過程可能不到半分鐘就完成了,確定是否已經入盆需要靠產科檢查才能確定。胎兒入盆後更加壓迫到膀胱,導致尿頻的症狀更加明顯,同時水腫、便秘及腰腿痛等症狀也會加重。

一般初產婦入盆後2~3周就可能分娩,而生過孩子的經產婦則往往是入盆後隨即開始分娩。而胎兒是否已經入盆,要經過產前檢查才能確定。

胎兒不入盆怎麼辦

1、散步

散步不僅能鍛鍊骨盆韌帶,讓女性順利分娩,而且還能加快入盆進程。建議准媽媽每天早晚各散步一次,每次半小時左右,也可分3次進行,每次15-20分鐘,可以一邊散步一邊和寶寶談話,並給自己按摩。建議在公園、小區等環境優雅的區域散步,不要選擇車多污染嚴重的地方。

2、爬樓梯

如果所住樓層並不高,建議選擇爬樓梯而非電梯。這項運動能充分鍛鍊女性的腿部和臀部肌肉,有利於胎寶寶入盆,加速分娩的進度。注意,在爬樓間感到疲勞一定要及時休息,最好有家人陪伴。有些女性如果醫生有交待不可爬樓梯,那麼最好別進行這項運動。

3、產前體操

這項人氣高漲的運動可以有效鍛鍊骨盆,讓骨盆底的肌肉變得更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夠促進胎寶寶順利入盆。

胎寶寶遲遲不入盆准媽媽也不必太過擔心,只要孩子健康,准媽媽骨盆無異常症狀,那麼在臨產時隨著宮縮的擠壓,寶寶的頭部依然可以進入到產道正常分娩。但倘若受病理性影響,或者有胎膜早破、羊水流出的現象時,必要時要做好剖腹產的準備。

溫馨提示:如果寶寶遲遲不入盆,採取以上方式也不見效果,就要及時去醫院讓醫生進行有效的措施,讓寶寶能夠正常入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