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修建瓜達爾港,真的不是針對誰!

@ 2016-12-01

本月13日,由中國修建的瓜達爾港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隨後,伊朗、土庫曼等國紛紛申請試用瓜達爾港。

可以說,瓜達爾港正在展現出它的巨大潛力。

11月13日,中遠海運集運惠靈頓輪停靠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前排左四)、巴陸軍參謀長拉希勒(前排左三)和中國駐巴大使孫衛東(前排右三)等與惠靈頓輪船員合影。

而與此同時,網上出現了一些聲音:新加坡要倒霉了。

尤其是最近發生在香港的裝甲車事件,中國外交部今天也透露,已經向新方提出交涉。可以說,中國開始敲打新加坡了。

但如果說中國運營瓜達爾港是對新加坡的報復,我覺得這未免高抬了新加坡。

雖然客觀上瓜達爾港的建成勢必會對新加坡造成巨大傷害,但是,中國不是針對誰。

瓜達爾港的價值甚至超過印度洋,遑論一個新加坡。

瓜達爾港地處巴基斯坦西部,距伊朗邊境不到100公里,距中東石油咽喉阿曼灣也只有380公里,占據著南亞、中亞和中東之間的戰略位置。如果中東石油通過瓜達爾港,從陸路經中巴經濟走廊進入中國新疆,將把中國目前繞經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航程縮短85%。

但是它的意義絕不僅限於中國。

首先,瓜達爾港將成為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瓜達爾港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建立「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重要部分,該合作項目預計會在未來幾十年令巴基斯坦獲得46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涵蓋通商公路和能源設施等等。正是由於中國的巨額投資,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2015至2016年,巴基斯坦GDP增長率為4.7%,要將下年度GDP增長率提高至5.7%。法新社稱,「瓜達爾港將成為另一個杜拜」。

其次,瓜達爾港也將為中國新疆乃至整個中亞以及俄羅斯注入活力。它將帶動整個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因為那裡有更為廉價的土地、能源(比走馬六甲節省85%的距離)、勞動力(中國企業可以把研發基地放在喀什,生產基地放在巴基斯坦,巴國的人力成功比越南還便宜)等資源。中亞國家和俄羅斯也能加速基礎設施建設、貿易、產業合作,提振整個中亞的經濟水平。

最重要的是,瓜達爾港以及中巴經濟走廊將聯結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有了中巴經濟走廊這條貿易與能源的通道,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將向縱深推進,一方面是中巴經濟走廊會成為一個示範工程、樣板工程,東南亞國家和中亞國家等都會向巴國學習,搭中國的便車,推進其它五條經濟走廊的建設。美聯社稱,「新的貿易通道啟用後,還將向中國打開通往波斯灣和中東的大門」。

不過,瓜達爾港極具戰略價值,但是中國也錯失了8年的時間。

瓜達爾港過去並不屬於巴基斯坦,是阿曼在巴基斯坦境內的一塊飛地。

一直到1954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份報告認為瓜達爾是一個天然良港,也是巴基斯坦境內唯一的深水港。於是瓜達爾這個小漁村才引起了巴基斯坦政府的重視,與阿曼展開了長期的談判,並於1958年以300萬英鎊購回了瓜達爾港,結束了阿曼對瓜達爾港近兩百年的殖民統治。

此後,巴基斯坦就一直想開發瓜達爾港,因為巴基斯坦過度依賴於喀拉蚩港,而喀拉蚩離印度太近,時刻受到印度的威脅。而瓜達爾離喀拉蚩有480公里,但是距離伊朗卻只有100多公里,可以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的對面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阿拉伯半島,遠處則是東非大地,西邊是荷姆茲海峽。期間,由於冷戰、數次中東戰爭和印巴戰爭、兩伊戰爭等因素的影響,遲遲得不到開發。

當年蘇聯發動阿富汗戰爭,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瓜達爾港。蘇聯的行為遭到了美國的強烈抵制,因為這勢必會威脅到美國在波斯灣利益。

據美國判斷,蘇聯的想法是,占領阿富汗之後,就對瓜達爾港下手,具體步驟是將俾路支省變成俾路支國,首都建在瓜達爾。

蘇聯倒在「帝國墳場」後,瓜達爾港似乎成了美國的菜,90年代初,美國向巴基斯坦提出要讓航母停靠瓜港,並成為其固定停泊港。但巴死活不從。

1998年,柯林頓靈光一閃,趁著亞洲金融危機,各國無暇外顧之際,巧妙的以商業合作方式向小巴提出瓜港開發合作。

謝里夫政權想來想去,還是同意了美國的合作建議。

畢竟巴基斯坦也急需要開發瓜港。對巴國來說,它一直極度依賴喀拉蚩港,而卡港離印度太近,從風險分散角度看,巴國海軍要避免被印軍重創的局面,必須尋求其它的停泊處,但小巴沒這麼多錢,只能與大國合作,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根據當時合同,美方將取得瓜港的所有相關基礎設施的控制權,甚至包括採取安全措施的權力。如果合同得以履行,也沒今天中國什麼事了。

合同一簽,謝里夫政權就面臨國內極大壓力,這不就是美軍軍事基地嗎?怎麼可以這樣?巴中關係重要還是巴美關係重要?美國佬是靠得住嗎?

1999年10月12日,陸軍參謀長穆沙拉夫發動政變,.軍方接管了伊斯蘭瑪巴德,喀拉蚩,白沙瓦等重要城市,謝里夫總理和他的弟弟(旁遮普省長)等親信全部被監控。

CIA被白宮罵了個狗血噴頭,但巴基斯坦大局已定,美國再干涉,只能損失更大。所謂的瓜達爾港協議也不得不徹底廢止,巴基斯坦賠了錢,但有人買單。

隨後,穆沙拉夫便尋求中國的支持,希望中國幫助建設巴瓜達爾港。

去年4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巴基斯坦期間,前駐巴大使張春祥曾透露,朱鎔基總理在2001年5月訪問巴基斯坦時,時任總統的穆沙拉夫向中國提到開發瓜達爾港等問題。朱鎔基回國後,交通部長黃鎮東過來考察。

彼時的中國已經有了家底,同時也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工程建設公司,正在全世界創造工程奇蹟。2002年,中國開始修建瓜達爾港,只用了36個月就完成了建設,總投入2.18億美元,巴基斯坦出資5000萬。

張春祥透露,「特事特辦,定下來就干,以最快的速度,因為巴基斯坦太需要了。」

而讓張春祥感到遺憾的是,建完後中國人沒有接手。

2006年7月31日,巴基斯坦《商業記錄報》曾報道稱,穆沙拉夫聽取了杜拜世界港口公司、新加坡港務局、中國港灣與中國遠洋聯合體三家運營商對瓜達爾港運營管理和投資計劃建議的評估報告,巴方官員認為新加坡可能勝出,因為其擁有全球大型港口管理經驗。同年10月,《商業記錄報》稱,共有9家公司和聯營體提交了意向書,4家進入了候選名單,並沒有中國公司的身影。

復旦大學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杜幼康的觀點表示,第一次瓜達爾港招標時,其發展前景並不明朗,還牽扯到阿富汗問題,且中亞也沒有打通,所以中國企業並未實質性參與。彼時,瓜達爾港經濟腹地僅限俾路支省,沒有貨物、礦物、農產品等的運輸量,貿易通道也不順暢。

「近幾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和中巴經濟走廊以後,瓜達爾港的前景和重要性才體現出來。」

但2007年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拿下40年運營權後,瓜達爾港並沒能如巴方所願駛上發展「快車道」。

《今日巴基斯坦》今年6月報道稱,2008年-2014年,瓜達爾港僅有570萬噸進口貨物,基本上都是政府通過巴基斯坦貿易公司進口的尿素和小麥,這些貨物抵達瓜達爾港後再通過高速公路運至喀拉蚩,瓜達爾港始終沒有發揮潛力。

「第一次國際招標阿聯中標,巴方認為不好;第二次國際招標是新加坡管理。但各方面也不到位,巴方不滿意。巴方又想到讓中國運營。雙方多次磋商,李克強總理訪問時答應下來,由中國來管理。」由此張春祥感嘆道:「瓜達爾港當時沒有及時接手,耽擱了8年。要是當時接手,第二期都幹完了。還有油碼頭。」

2012年,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和巴基斯坦決定放棄合同。2013年2月,巴基斯坦時任總統扎爾達里正式宣布將瓜達爾港的經營權轉交給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中海港控)。

2013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訪問巴基斯坦,總統總理親自到機場迎接

同年7月,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訪華

2013年5月、7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在互訪期間,提出共同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藍圖,並制定了修建新疆喀什市到巴基斯坦西南港口瓜達爾港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及光纜覆蓋「四位一體」通道的「遠景」規劃。

去年11月11日,巴基斯坦正式向中海港控移交瓜達爾港自貿區300公頃土地——這是瓜達爾自貿區目前規劃面積923公頃中的三成,給予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稱)43年的開發使用權限。至此,中國完成了中巴經濟走廊上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