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後喝一湯,降血壓不復發
一日三餐都能喝的降壓湯
【藥物組成】
夏枯草30克,益母草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石決明15克,鉤藤15克,生地黃15克,澤瀉15克,菊花12克,山茱萸12克,柴胡12克,車前子12克,丹參20克,何首烏25克。
加減:若頭痛甚,伴眼脹者,加蟬蛻12克,地龍10克;耳鳴者,加枸杞子20克,女貞子25克;痰濁夾雜者,加制半夏12克,白朮15克;夜寐不安者,加合歡皮、夜交藤各25克;肢體麻木者,加烏梢蛇25克,威靈仙15克;心前區刺痛或憋悶者,加瓜蔞15克,薤白、赤芍各20克;氣短乏力、神疲懶言者,加黃芪30克,升麻12克。
【適用病症】
高血壓病。
【用藥方法】
每天1劑,水煎,分早、午、晚服。10天為1個療程,治療2〜3個療程。
【臨床療效】
此方加減治療高血壓病48例,痊癒(血壓維持在160/95mmHg以下,主要症狀消失)10例,好轉(血壓偶有反覆,主要症狀均有改善)34例,無效(血壓及主要症狀無改善)4例。總有效率91.6%。
【病案舉例】
某男,48歲。2年來常頭暈、頭脹痛、失眠,經檢查診斷為高血壓病。診見:面紅目赤,舌質尖紅、苔薄微黃,脈沉弦。檢查血壓170/100mmHg。證屬心肝不調,鬱火上泛。用上方服1個療程後,血壓波動於160~150/95~90mmHg,症狀基本緩解;再服1個療程,血壓正常穩定。堅持工作半年未見復發。
【按語說明】
高血壓病歸屬中醫學眩暈範疇。其發病機理雖頗複雜,但不外風、火、痰、虛。治療時應詳察病情,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多以養肝、益腎、補益氣血、健脾治其本,平肝熄風潛陽、化痰治其標。
方中的夏枯草、石決明、菊花、鉤藤清熱平肝,以解頭暈、頭脹痛;何首烏、生地黃、山茱萸滋肝陰、養肝血、潛陽熄風,以解失眠、心悸;益母草、丹參有較強的通行血脈之功,調整全身血脈之運行;澤瀉、車前子清熱利尿引血下行;配珍珠母、柴胡鎮靜、疏肝安神。及時有效治療本病,預防肝陽亢逆,化為肝風,進而演變為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