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沾沾自喜!中國一大資源消失殆盡,14億中國人如何自醒?
中國稀土儲量在10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後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現在中國已不再是稀土大哥大。
俗話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宣布對稀土出口實行限制,意在改變上述不正常狀況。西方某些國家卻對中國的正當舉措紛紛抱怨,表示不滿。
中國是世界上稀土儲量最大的國家,然而,30多年過去了,中國稀土經過無休止的濫采濫用,儲量已經下降到世界總儲量的20%~30%。在中國稀土拉動gdp的同時,美國封閉了境內最大的稀土礦,隨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紛紛效仿關閉稀土礦。日本更是大量從中國進口稀土,堆積起來,已經足夠其使用三四百年。
同時為了耗空中國,在進口堆積之餘,日本從中國進口稀土後出口給第三方,以此都成了世界上一個相當大的稀土出口國。中國稀土已經不能再等下去,否則20年內被耗光。
日本在太平洋上首次發現了儲量巨大的稀土礦藏。而且,其儲量甚至要比陸地所發現的稀土資源總量要多出千倍。新發現的資源基地將幫助日本完全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要知道,在太平洋南鳥島僅一個採礦平台的開採量就可以滿足日本的年需求。這一數量是相當巨大的,因為日本進口著世界上50%的稀土原料。
不僅僅日本人有著從海底採礦的想法。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英國分公司前不久也曾宣布,希望藉助於機器人從水下提取高濃度的復合金屬礦物質。他們將在太平洋中部地區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從海底開採稀土資源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出現世界市場上中國稀土價格暴跌的情況。供大於需將使其價格持續走低,這就意味著,中國將失去壟斷性地位。隨之而來的,中國也將失去稀土價格高居不下所帶來的不菲利潤。
另外,美國等西方國家有過中國停止出口稀土的教訓後,紛紛制定出自救對策。過去因環境污染等原因不積極生產稀土的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都開始開採稀土。美國最大的稀土生產商莫利礦業決定將生產規模從2萬噸擴大到4萬噸。
從提煉出來的稀土產品來看,美國2011年生產1500噸,但2013年生產1.2萬噸,有2011年的7倍之多。俄羅斯礦產企業ICT集團計劃向俄羅斯稀土礦投資10億美元。除中國之外的稀土供應量2012年僅為9500至1.1萬噸,但2016年將提高到6.3萬噸以上。
我們還應告訴世界,包括國人,中國已不再是世界稀土資源的「大哥大」。
因此,我們別再以世界第一稀土大國自居而沾沾自喜,揮霍資源,讓中國充當世界稀土市場最大供應者是毫無道理的。美國,其稀土儲量逐年大幅增加,排名也節節攀升,但對本國稀土卻「只探不採」,逐年減少開採量,2002年,乾脆封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轉而從中國購進。
再看日本,長期從中國廉價進口稀土,存在海底。有報道說,日本儲存的稀土夠它用上100--300年。日本和韓國通過進口和礦山購賣,占有了世界稀土30%的儲存份額,中國稀土出口約70%去了這兩個國家。如今,不產稀土的日本卻成為世界稀土存量、消費和出口大國,豈非咄咄怪事?
過去的三十年,日本從中國大量進口稀土,堆積起來,已經足夠其使用三四百年。同時為了耗空中國,在進口堆積之餘,日本從中國進口稀土後出口給第三方,以此都成了世界上一個相當大的稀土出口國。中國稀土已經不能再等下去,否則20年內被耗光。
稀土是未來製造業的肌肉和脂肪,沒有稀土就意味著未來的工業製造業沒辦法進行,也就意味著中國所有未來商品都是極其短缺,也就意味著經濟崩潰。如果說石油短缺還可以用新能源代替,但稀土短缺,國民經濟只能餓死。我們不能為自己的後悔買單,而是要為自己的未來銷售,不能做後悔人。所以我們應該站到經濟高度,去保護我們的稀土,少一些盜採,多一些有序開採,少一些走私,多一些正規出口,少一些開採,多一些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