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11月很不平靜,壓力很大。黃衫和紅衫集會餘波未了,又來了哈迪私人法案動議。問題並沒有告一段落,而是愈來愈糟;讓大馬社會更加分歧和對立。
凈選盟的訴求和願望,沒有獲得權力當局的重視,甚至是蔑視和嘲笑,這肯定加劇他們的沮喪和不滿;我所謂的「他們」,指的是城市中產,特別是華裔人民。
而哈迪的私人法案動議,激化了不同宗教人民的分歧。非穆斯林幾乎全面反對哈迪私人法案動議,擔心這是推行伊刑法的先聲;而穆斯林幾乎一面倒的支持這個法案,他們更加不了解,乃至不滿非穆斯林何以要反對。
令人擔心的是,這已經不是反對黨和執政黨的鬥爭,而是擴大到社會不同階級,不同族群,不同宗教的矛盾。
這種矛盾已經深化到沒有任何領袖和政黨可以化解的程度,而只有涉及各方自我克制,加強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逐步化解。
眼前,至少有3個隱憂,甚至是危機,必須謹慎處理,設法化解。
1.哈迪阿旺沒有必要召開穆斯林大集會。
哈迪阿旺恫言舉行穆斯林支持私人法案動議的大集會。他的用意,在於顯示他獲得大部份國內穆斯林的支持;但是,這無疑是把議會課題帶入群眾,成為社會動員。
而帶有宗教目的的社會動員,是最具煽動力量,也最能製造對立的動員方式。
一旦舉行穆斯林支持法案的大會,對象必然指向反對法案的非穆斯林。對立難免,衝突難防。
哈迪作為負責任的伊黨主席,應該了解集會可能造成的危險;不要為了本身的議程,犧牲了大馬社會的和平。
2.警方應該釋放瑪麗亞陳。
凈選盟集會和平落幕,警方之前的防範措施,包括扣留黃紅集會召集者做法,不管是否奏效,都沒有必要持續了。
但是,瑪麗亞陳在國家安全罪行法令(SO[S.M]A)下繼續被扣留,顯得不合情理,不僅黃衫不滿,連中間人民也覺得不當。
警方因應集會的態度,必須是以預防為前提,以和平為目的;而不是讓人認為是事後採取懲罰。
人們也會以嘉馬得到的對待,來和瑪麗亞陳比較;「嘉馬獲釋,為何瑪麗亞還被扣留?」這已經是很多人心中的問題。
即使警方要調查凈選盟是否接受外國基金的捐助,也沒有必要以SO[S.M]A扣留,而可以用比較溫和的方式處理。
釋放瑪麗亞陳,也是釋放社會怨氣,緩和社會對立的必要做法。
3.巫統大會應以國家和全民為主軸巫統大會向來是重要的政治風向標,指向施政和鬥爭目標;它也是政治溫度計,溫和或是激烈,都影響社會溫度。
這一年巫統內部的權爭,乃至當權派和馬哈迪決裂,慕尤丁、沙菲益和慕克里退黨,更讓主流派必須借黨大會來爭取支持。
人民不難預料,下星期巫統大會的矛頭將指向這些脫黨人士,以及鞏固核心領導。
如果這是主軸,那是處理黨內問題,外人也不需置喙。
然而,巫統大會不宜突出種族和宗教課題,以攘外來安內;特別是今天社會的焦慮和分歧,不容再惡化下去。
作為最大黨,如果能夠針對目前大馬的處境,特別是振興經濟,塑造團結作為主軸,那才會更有建設性。
沉默的人民,在政治煙霾的籠罩下,沒有太美好的偉大理想,只希望至少能達到這3個願望,換回些許安寧,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