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曼谷約30英里有一座班帕寺,每年三月,都會有一萬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蜂擁而至。在晨光的沐浴下,人們走進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寺院,在揚塵中參加一個特別的節日慶典:泰國紋身(sakyant)節。
不錯,這班帕寺正是因神奇的紋身和護身符聞名於世。信徒們希望紋身能讓魔力通過幾何圖形湧入自己的身體,而班帕寺節日存在的意義在於,重新給紋身「充電」。
早上9點39分,僧侶們開始念咒祈禱,紋身的信眾則慢慢開始進入類似夢遊的狀態,又叫又跳、橫衝直撞、手舞足蹈,而僧侶們則坐在寺廟前端,注目整個過程。儀式中的人們似乎想像自己變成了老虎、鱷魚、神話動物和印度諸神等他們皮膚上的圖形代表的事物。
寺廟外是隨時待命的士兵和醫護人員,為免紋身信徒失控,他們會揉搓一些信徒的耳朵把他們從夢遊狀態中喚醒。一切結束後,僧侶會再次祈禱,信眾湧向台階,接受高壓水管里噴出的聖水祝福。當他們離去的時候,信眾深信他們的紋身又讓自己充滿魔力了。
一位當地攝影師告訴筆者,「紋身的本身不會隨著時間流逝失去魔力,消逝的是紋身者的信心。這是一年一度舉辦儀式向紋身大師致敬的原因。健在的大師代表所有逝去的大師保佑信徒。」
泰國刺符紋身用的卻是高棉語
班帕寺的奇觀如今廣為泰國旅遊者所知,它的起源和東南亞的一項傳統有關。「Sak」的意思是「紋身」,「yant」的意思是yantra,一種源於印度宗教的神秘圖形。紋身師正是從佛教、印度教和萬物有靈教中汲取靈感,結合了巴利文寫成的高棉詩歌《Khom》里提到的神聖圖形和咒語。
曾給好萊塢明星史蒂文·西格爾、波姬·小絲等名人紋身的刺符大師Neng師傅說,在刺符紋身儀式中使用的語言是古老的高棉語,因為泰國曾是吳哥帝國的附庸。他說:「1200年前,泰國紋身就受到了高棉語眼的影響。但紋身的魔力並非來源於語言,而來自於紋身儀式」。
雖然歷史學家對泰國紋身的起源爭論不休,但公認這個傳統有一千到兩千年的歷史,可追溯到那黎宣大帝時期。在大城府王朝(公元1351-1767)的黃金時期,戰士的戰袍上全是紋身的圖案,而官員也以紋身來表明身份。
而如今紋身藝術在泰國仍然十分興盛,甚至影響了柬埔寨、寮國和緬甸。儘管紋身在日本難以洗脫污名,但泰國的情況並非如此。
總體而言,紋身是泰國勞動階級的人參與的活動,但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變。自從一些西方名人來紋身之後,泰國公共人物也開始跟風,紋身傳統現在對泰國年輕的中產階級也有一定吸引力。
外國人刺符犯忌諱,氣死當地老百姓
20世紀90年代,泰國刺符紋身和泰拳、泰國阿姜派苦行一樣仍是地道的泰國本土現象,但自從安吉麗娜·朱莉的美背紋上了泰國神秘的符文,泰國的紋身文化就走向了世界。在波姬·小絲、米歇爾·羅德里格茲、史蒂文·西格爾等名人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參與班帕寺的活動。
雖然至今未有明確禁令出台,但泰國文化部早在2011年就曾呼籲禁止外國人接受宗教紋身。許多傳統泰國人也對外國人刺符紋身感到不快。為何如此?問題不在於紋身本身,而在於外國人把這些符文刺在了不該紋的部位。
泰國刺符紋身本身沒有審美目的,它注重精神力量,所以有諸多禁忌和要求。東南亞文化認為頭部是身體最神聖的部分。很多外國人將宗教圖案紋在腿上,把虔誠的當地人氣得不行。而圖案上外國人犯的忌諱就更多了。在素萬納普機場到曼谷的高速路上還有標誌:「不可以把佛像用作紋身或裝飾。」
但對那些想穿越文化禁區,紋上宗教紋身的人來說,熱情是無可阻擋的。有些特別的圖案尤其受歡迎,如九柱和五條。前者代表聖山梅魯的九峰,梵天和其他神的住所。信眾認為它能提供很多方面的保護,較受男性信徒的喜愛,通常紋在頸背。五條則祝福人們成功好運,通常紋在女性的左肩。五條線條都是不同的,每個紋身大師紋得也不同。
所有的這些紋身圖案由線形圖案組成,這些由經文組成的圖案分別有它們特定的效用,例如強身健體、官運亨通,提升人格魅力以帶來好運等。
最正宗的泰式刺符紋身是如何完成的
按照泰國傳統,每個人的刺符紋身都應符合他們各自的社會地位。這就意味著教師、舞者、藝術家或音樂家等各行各業的人士獲得的刺符設計都是不同的。Neng師傅說,對於經常出門在外的信徒他會為他們選擇一款著重於庇佑保護的刺符,對於生意人則會給他們一款增人緣、開財運的刺符。
紋身的師父或僧侶會決定哪種刺符對每位信徒最好最合適。但隨著這項傳統漸漸地商業化,有些普通的紋身店並沒有理解這些紋身背後的宗教精髓就開始大量炮製紋身圖案,再加上許多西方遊客現在會自己選擇他們想要的紋身圖案,紋身變得越來越隨便。而大部分的泰國人仍然堅持把紋身圖案的決定慎重地交給師父。
成為一名刺符紋身大師並不容易。Neng師傅說道,「要獨當一面,你必須先跟著僧侶、師父修行學習很多年。你還需要熟練地書寫閱讀古高棉語。」
這些還只是個開端。Neng師傅繼續解釋道,「泰國民眾對紋身技術知者寥寥。在這個神秘的圈子中你要找到一位大師願意把這項技術傳授於你並不容易。師父會再三考驗他們弟子的誠意,防止毀了自己的名聲。」
許多人都去泰國的寺廟紋身,但泰國紋身傳統上是由一般人來完成的。紋身並不是僧侶的職責,但在佛教社會中,僧侶是繼佛祖之下最受尊敬的人,因此很多人都會找一位受人尊敬的僧侶來為他們紋身。
無論信徒選擇的是小紋身店亦或大廟,泰國傳統刺符紋身的過程都遵循類似的過程。紋身師傅或僧侶的工具是一根末尾處連著針的金屬棒或竹棒,墨水的原料中含有木炭和蛇毒。不同於紋那種精緻的日本式全身紋身所需要的繁複的過程,(這種日式紋身要完成需要多則幾十年,少則幾年),泰式刺符紋身的流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在泰國紋身不需要很長時間,大受歡迎的五條符文只需要不到一小時就可以完成。稍大的刺符,如虎型紋身則需要半天左右。
但用墨水紋身的過程只是這項體驗的一小部分,儀式感或許更為重要,對紋身師父和被紋身的信徒來說都是如此。刺符紋身的過程可以看作是師父禱告唱念經文咒文的過程,也是師父和信徒溝通的過程。紋身好不好看對於紋身者來講並不是第一追求,精神追求才是。而且紋身圖案還要求信徒遵循一些規矩並聽從他們師父的指示後才會有效用。
為了讓紋身的宗教精神意義保持完整,泰國紋身師父和信眾都必須遵循「五箴言」(佛教徒需要在他們的生活中遵守的五條基本準則)。不同的師父還會對他們的信眾有一些特別的要求,例如不能吃南瓜,不能沉迷於酒精和毒品,再比如千萬不能躲到香蕉樹下等等。
泰國江湖中流傳的紋身傳說
真正的紋身需要三思而後行,但現在的很多外國人很草率就做了決定。部分原因是所有圍繞著泰國紋身真真假假的傳說。紋身者迷信他們會通過紋身獲得保護或好運,就像從前的戰士上戰場時會穿印著花紋圖案的衣服。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關於刺符紋身的有趣的傳說和故事,特別是在泰國和緬甸常年征戰期間。那個時候大多數的泰國男人都有刺符紋身,」Neng師傅說道:「我跟許多十分相信紋身的保護力量的泰國人和外國人都聊過。匪徒和黑幫成員向我吹噓過他們幾乎被子彈打中,或被刀刺中的時候,紋身是如何保護他們的經歷。比如原本對著他們的槍會發射失誤,或是他們的皮膚會硬如鋼鐵以至於刀槍不入。」
2008年2010年期間是泰國政治危機爆發的時候。支持泰國前總理他信的「紅衫軍」和反對他信政府並擁護蒲美蓬國王的「黃衫軍」發生了激烈衝突。而刺符紋身這時便有了政治意味。紅衫軍的支持者認為傳統紋身能在這場政治鬥爭中保護他們。
無論是數百年間傳承下來的關於刺符紋身的神秘傳說,還是近年由西方人引發的泰國紋身熱潮,這項古老的藝術一如既往地散發著魅力。Neng大師那裡和曼谷周圍大大小小的紋身室擠滿了當地人和外國人。
刺符紋身這項藝術在海外有了熱度和市場,其實最終收益的還是當地人。因為當地的普通工人階層在泰國很少有發聲的機會,他們的想法和文化在泰國主流媒體中很少被提及或聽見。紋身則提供了另一種,完完全全屬於大眾,屬於他們的文化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