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崩盤!安倍外交成果遭遇重大危機

@ 2016-11-28

安倍晉三在2014年底如願連任日本首相後,以「俯瞰地球」為名制定了積極開展外交的戰略方針,但兩年多以來的各種努力所獲得的外交成果,正在出現全面崩盤的危險勢頭。

據《東洋經濟》11月28日報道,安倍在17日達成首個國家首腦與特朗普的面對面會談,展示了安倍一貫的積極外交姿態。但這個表面看似富有成效的外交舉動,卻在數日後特朗普的聲明中成為莫大諷刺,而安倍的其他外交成果也紛紛面臨危機。

積極促成的會見特朗普反而對安倍推動TPP心理造成更大創傷

最大打擊是TPP

作為安倍經濟學未來得以有效推進的核心、被認為掌握未來日本經濟命脈的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議(TPP)被安倍寄予厚望,這是他在特朗普贏得大選後急於通過見面勸說,改變特朗普抵制TPP的根本原因。

然而在兩人看似極為融洽的會談後僅僅5天,特朗普就公開表示,上任後首先要做的就是退出TPP。安倍在17日與特朗普會談後,面對採訪時還曾春風得意地表示,見面效果很好,我覺得沒問題了,他(特朗普)是一個願意聽取對方意見的人。

安倍對TPP的期待,除了經濟層面改變日本農牧業產品故步自封的現狀、創造更多的國際貿易機會、深化國際市場參與力度,更多的在於擴大日本在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的政治影響力,這個事關在政治和經濟層面對中國的包圍圈構建。特朗普22日的聲明,無疑是對安倍的全盤規劃予以了沉重一擊。

慰安婦協議將成虛幻

日韓政府2015年12月倉促達成的慰安婦協議在韓國遭到了民眾和在野黨的廣泛抵制。隨著朴槿惠「干政門」事件不斷發酵,朴槿惠本人屬於同案犯的證據越來越明顯,朴槿惠政權的終結似乎就在眼前。如果這一事態最終出現,而在野黨的任何一個上台,朴槿惠原有的外交方針很可能被大範圍修改,其中慰安婦協議將首當其衝。

目前,正是由於在野黨和民眾呼籲形成的壓力,日本政府一再要求的象徵慰安婦的「少女像」撤除一事遲遲不能實施,協議本身也被指因為只是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和韓國外長尹炳世在記者會上口頭髮布的消息,沒有形成文本而不具法律效力。

領土歸還成妄言

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京訪日時間的迫近,日俄間如何處理北方四島領土爭議的話題成為熱門。雖然安倍政府對以歸還部分島嶼為前提達成日俄和平條約抱有期待,俄方也曾出現為切實達成日俄全面經濟合作,齒舞、色丹兩島的歸還不是不予考慮的說法。但普京一再表示經濟合作是對日外交核心,安倍則明確表示沒有收回前提,就落實日本對北方四島經濟合作,是變相承認俄羅斯對該領土的主權。

再有,俄羅斯在北方四島上又增加了導彈裝備,雖然日方對此解讀為應對中國,但作為自己領土固守的態度已不言自明,使得安倍在家鄉迎接普京來訪的所抱有的期待大打折扣。

收回北方領土無望是安倍最大的心病

南海戰略遭遇釜底抽薪

杜特爾特選擇首先訪華,意味著對安倍拉攏菲律賓政府在南海政策上堅持阿基諾三世反華路線的失敗。而杜特爾特之後持續反美親華、並示意退出曾帶給有利於菲律賓「南海仲裁」的國際法庭,對華擱置南海爭議,都對安倍的東南亞戰略釜底抽薪的破壞力。

對華外交完全停滯

擔任首相多年來,安倍在對華外交全無成效,或許是外交的最大失敗。作為東亞乃至全球的兩個經濟大國,中日邦交正常對於兩國經濟發展、以及國際局勢平穩意義重大,但隨著釣魚島爭端和南海問題分歧加劇,中日不僅沒有修復破裂關係的苗頭,反而在惡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報道認為,雖然安倍的外交成果接連遭遇危機,面臨全面失敗的風險,大多並非安倍的政策錯誤,與對方政府的政權變化息息相關。但今後如何應對特朗普的東亞政策,與美國如何配合、及時修改自身戰略,將綜合考驗安倍的外交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