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六項技巧,告別長時間騎行疲憊!

@ 2016-11-28

在騎行過程中,我們都感受過剛開始騎行時的暢快自在;當然也體驗過精力耗盡以後的生無可戀。或許總是在騎過一段路以後才開始後悔剛開始沖得太快,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了解如何在一次長時間騎行中保持速度水平與能量消耗的節奏,如何調整騎行狀態才能騎得更久更遠。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完成一次長時間的耐力騎行,不過是需要一些訓練與技巧;尤其是為了避免過度「良好」的開始。

調節體力消耗節奏

當你剛開始騎行時,覺得精力飽滿,簡直可以騎到飛起,但你需要有意識地進行能量儲存以保持體力,否則你或許會在抵達終點前虛脫。快速騎行過程中調用身體的快肌纖維,增加爆發力,但其會大量吸收糖原儲存,不具有耐力性,容易導致加倍疲憊,且恢復較慢。因此如果你在騎行前期過度爆發,那麼很可能難以完成接下來的騎行。

保持能量補充頻率

長途騎行中或許一整天大部分時間都會消耗在坐墊之上。為了避免在身體能量不足的情況下騎行,或者在騎行結束後一次補充過度能量導致腸胃壓力過大(這樣會更糟),你應該在騎行一小時後就逐漸開始進食,並在後續每半小時補充一次。你不需要,也不應該根據每段時間內消耗的卡路里來進行補充;反而應該保持進食頻率,做好能量儲備,以替代每小時消耗的150-180卡路里。

及時補水

水能帶來力量!一旦你身體脫水,血液將變得粘稠,一切運動都將變得更加困難,而喝水就像是給身體加油。在正常溫度環境下,每刻鐘飲用一些水(約100ml),保證每小時喝掉一瓶水(約400ml);如果在高溫環境下,飲水量還應該增加。而在騎行前15分鐘飲用一瓶低糖含電解質的飲料也很有必要。

改變騎行姿勢

騎行中長時間保持相同的姿勢會讓支撐身體的肌肉群感到疲勞,增加消耗。每隔一段時間,你需要有意識地去改變騎行姿勢:在範圍內移動手臂,偶爾伸展腿部,跟隨地形調整站起搖車也是可取的;這些都可以防止某一部位的過度疲勞。

練習維持穩定踏頻

長途騎行主要與耐力有關。為增強耐力,在比較理想的情況下,最好保持一個穩定的踏頻速度,維持心率在最高水平的70%左右。佩戴一個心率帶會有所幫助,你可以在騎行時隨時關注自己的心率變化,並及時調整騎行狀態,維持穩定騎行踏頻,以免心率飆升過早過快,從而導致過度消耗。

但即使沒有心率帶,你也可以根據呼吸情況判斷出什麼時候自己的狀態:當呼吸變得吃力以至於無法說出完整的句子時,你需要調整了。一段時間後,你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極限在哪裡。總之,這一點應該堅持長期鍛煉以提升自己閾值水平。

提升肌肉耐力水平

這是幫助提升騎行耐力的最根本方式,是提供肌肉耐力訓練來對抗糖元耗盡乳酸堆積引起的疲勞,讓肌肉有更長的支撐時間與強度。這裡給出幾項訓練方式,但推薦有一定基礎的騎友進行,初階騎友可自行降低難度循序漸進。

固定距離的速度騎車訓練:一般在60至80公里區間,心率控制在最高心率的85-90%,訓練週期可長一點最好在40課次以上。

間隔訓練:這是肌肉耐力的提升階段,心率控制在90-95%,騎行距離在8至10公里,每組間隔時間視距離而定,騎行距離短間隔時間短,反之則相反。也可以採取在較長的緩坡路面上訓練(坡度在2-4%)。

極限訓練:極限騎車訓練比間隔訓練,肌肉、心肺要承受更大的壓力,距離一般控制在5-8公里之間,心率達100%以上。每組訓練間隔10分鐘,每次訓練2-3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