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差距,盲目,東條英機,山本五十六
1945年8月,為了迫使日本投降,美國先後對日本使用了兩枚原子彈。與此同時,蘇聯軍隊出兵中國東北,切斷了日本的退路。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正式投降。日本的這次戰敗葬送了70多年擴張的所有成果,其實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有被愛國主義裹挾的成分,很多高層將領也無力挽回。
一、山本五十六因為自己的言論,被同僚們所歧視
山本五十六曾經出任日本駐美國大使館的武官,他了解美國的真實情況。早在20年代末期,日本敵視美國的氣氛就已經非常濃厚。一位友人詢問山本五十六:「如果日本對美國開戰,結果會怎麼樣?」山本五十六的回答是:「僅看看美國汽車城發達的汽車工業和一望無際的德克薩斯州油田,便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憑日本的國力根本不能與美國為敵。在海軍建設上,更不能與之進行軍備競賽。」山本五十六此言一出,他的那位朋友勃然大怒,斥責山本五十六是膽小鬼。就這樣,山本五十六膽小鬼的說法開始傳播開來。即便是山本五十六後來出任聯合艦隊司令以後,很多部下仍然很不滿。淵田美津雄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公開說:「山本是親英美的,沒有日本人的骨氣。」
末次信正是30年代初期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當時日本剛剛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而美英兩國在這一問題上是支持中國的。末次信正開始公然以美英兩國艦隊為假想敵,他的這一邏輯影響了很多低級軍官和士兵。也有一些保持清醒的人意識到了日本與美英的海軍和工業差距,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那幫人根本就聽不進去,一旦聽到這樣的聲音,就會被斥責為「懼怕和崇拜西洋的洋奴。」這樣的情況何其相似,愛國沒有錯,但不是盲目和瘋狂的代名詞。日本在深陷中國戰場以後,還要北上招惹蘇聯,搞得自己面臨多線作戰。中國軍事戰略家蔣百里曾經說過:「日本的厄運,實質是所謂的愛國志士造成的。」日本陸軍大將荒木貞夫更為奇葩,他號稱「300萬根竹矛,可以征服蘇聯。」
二、因為感情上接受不了,而開始避而不談
日本也有一部分人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但是在整體環境如此的情況下,他們要想明哲保身,就只能跟著裝瘋。一位日軍將領曾經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話:「日本與美國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就是因為在感情上接受不了,這些問題便不再理性的商討,接著整個國家瘋了。」山本五十六的日記中更為直接:「最威脅國家的莫過於此。」時間進入了1941年,日本與美國發生了一系列的矛盾。為了更加了解美國的實力,東條英機派遣陸軍軍官岩畔豪雄前往美國考察。1941年6月,岩畔豪雄從美國歸來,他沒有直接表示日本是否是美國的對手,他在報告上詳細說明了日本與美國的差距。日本的煉鋼能力是美國的5%,石油產量是0.3%,煤炭產量是10%,電力產量是15%,飛機產量是20%等等。
這名軍官的意思很明顯,日本絕對不是美國的對手。但是東條英機並不這麼看,這位大佬把岩畔豪雄調往最前線作戰。在御前會議上,東條英機宣稱:「對美國讓步就是投降,那樣會玷污歷史、遺臭萬年。」動不動就上綱上線,這頂大帽子誰也戴不起。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雖然初期取得了一些戰果,但是隨後就是一敗再敗。很多日本高層人士都明白自己的結局,但是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1946年,也就是日本投降的第二年,日本在自己的新《教育方針》上反思了過去:「日本的現代化是不完善的,特別是對現代精神的理解是及其膚淺的。」歷史何其的相似,從日本和德國的教訓去思考未來,或許能得到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