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不得不知的串鉤釣魚技巧!!!

@ 2016-11-28

7個不得不知的串鉤釣魚技巧!!!

串鉤最大的優勢是鉤餌拋入釣點,上、中、下三個泳層都有釣餌,可同時施釣不同泳層的魚類。雖然串鉤有上述優點,但它也同其他釣法一樣,容易受溫度、釣餌、季節、氣候等因素的製約,使魚吃鉤變緩或無魚咬鉤,如何改變此種狀態,下面分享7個不得不知的串鉤釣魚技巧。

(1)先做窩子後釣魚

串鉤釣魚不像炸彈鉤那樣,可邊釣邊誘,即使魚咬鉤的頻率低,但魚也會因釣點有餌魚越聚越多。串鉤釣的優勢很多,但卻無法避免誘魚效果差的不足,特別是面大魚稀的湖泊、水庫等自然水域施釣串鉤,就必須拋餌做窩。雖然有人不用做窩,拋對了地方,照樣有魚咬鉤,但這種現象持續不了多久,就會出現斷魚。原因是釣點內無誘惑,僅憑著釣鉤上的一點釣餌是不能誘聚和留住釣點裡的魚的。

還有一種可能是溫度的變化,使水體出現明顯的溫差,魚的趨溫性使它改變了泳層。當然,魚不咬鉤的原因還與釣者使用的釣餌有關,但無論屬於哪種情況,都必須先將魚兒誘在釣點,才能改變魚不咬鉤的狀況,因此,誘魚是必要條件。釣者可在串鉤下掛炸彈鉤釣組,同時使用兩種釣法,邊釣邊誘。鉤上可掛蚯蚓、白蟲等蟲餌,也可用商品餌,充分利用商品餌的物理特性,葷素皆有,針對不同食性的魚類,以滿足其嗜好。

(2)早晚架竿有區別

魚類有趨溫上浮的習性,早晚多棲息在水體的底部。早上施串鉤釣,鉤餌越接近水底,魚咬鉤率越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照的加強,魚會追溫上浮,這時,如果將釣竿加高一些,把處在較低的鉤餌略抬高,即使魚趨溫上浮,鉤餌還是能處在魚的視線之內,而杜絕因施釣水體太淺和釣竿支架過低而造成泳層相錯(即鉤餌與魚不在同一個高度),而影響魚的咬鉤,釣者在無魚咬鉤時,可根據所釣水域的深淺,來改變支架的角度,盡量使鉤餌接近魚所浮起的泳層,便於與發現鉤餌,提高咬鉤率

(3)餌料對路獲魚多

串鉤釣既可用素餌,也可用葷餌,根據兩種餌上魚的情況,優選出魚所偏愛的釣餌,加大或增強釣餌的香、甜、腥的濃度,激發魚的食慾,促使其咬鉤。如果魚對兩種餌都感興趣,釣者應選擇方便的釣餌,以免因掛餌而耽誤時間。

(4)多備串鉤先掛餌

串鉤釣是件很有趣的事,但是煩人的就是穿掛釣餌。如果一個人守釣三支拋竿且在魚訊尚可的條件下,就會顧此失彼,甚至忙不過來,因此,釣者應事前有所準備,多備幾付串鉤,在有空閒時,可將串鉤的餌事先掛好,有魚中鉤或換餌時,換上事先掛好的餌就不會手忙腳亂。

(5)死餌變活最招魚

由於拋竿釣串鉤的最佳季節多在溫度較高的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的這兩個時段。這兩個季節的共性就是早晚溫差大,在天氣晴朗、有日照時,很容易形成較大的溫差,加之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和藻類豐富,魚類多處在飽腹狀態而食慾不佳。因此,常會出現魚咬鉤遲緩和不咬鉤現象,即使釣餌出現在魚的視覺範圍內,只要釣餌不是魚類的喜好食物,魚的咬鉤頻率會很低,特別是拋於釣點中不動的釣餌對魚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如果釣者能夠將死餌變活餌,將靜態釣法變成動態釣法,可以激起魚的食慾,從而達到多釣獲魚的目的。

(6)串鉤釣魚訊識別

串鉤釣是空鉤率較高的一種釣法。如何減少空鉤率取決於釣者對竿梢上魚訊的識別。很多資深的釣者認為,串鉤釣最佳的揚竿時機有三:一是竿梢正在點動時;二是竿梢剛被魚拉彎尚在動態中;三是主線迴線時。當竿梢突如其來的一動時,不宜揚竿,而應更加註意出現有動作的竿梢。如果竿梢再次出現連續動作時,方可揚竿。

溜魚:由於串鉤釣組的線較長,往往會給遇魚帶來麻煩,特別是中魚時,魚的掙扎容易使其他的空鉤掛草,造成跑魚。所以,溜魚時盡量將魚控制在離岸稍遠的地方,以免因掛草、掛底而跑魚。抄魚時,應看清其他的空鉤,防止釣鉤掛住抄網,使魚借力脫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