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本月11月23日及24日在訪問非洲國家吉布地時,看望了在當地進行建設的中國官兵,中國在吉布地建首個海外軍事基地的說法,再次甚囂塵上。
據中國國防部網站消息,范長龍上周在出訪亞非四國期間,看望慰問了在執行吉布地保障設施建設任務的部隊官兵。
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和軍隊高級領導人首次前往吉布地保障設施視察。
網站引述范長龍對部隊官兵強調,海外保障設施建設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建設質量,「為軍事力量遂行海外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吉布地位於非洲東北角,地處通往曼德海峽入口處,距離波斯灣不遠,和美國第五艦隊駐紮處巴林相近。
吉布地所扼守曼德海峽,是世界能源供應的第四大海洋通道,戰略位置無可比擬。
已是美法日
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吉布地現有美國、法國和日本的軍事基地。路透社今年10月還曾獨家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向吉布地租賃更多土地以擴建其軍事基地。
中國官方的中國軍網分析,吉布地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海上西線連接亞非歐市場的的關鍵連接點。
目前中國企業在吉的工程承包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涉及海港、機場與鐵路等大型基建項目,中國選擇在當地建立「後勤保障設施」,將會極大地方便護航編隊進行高效迅速準確的補給,極大地增強突發事件的發現和處理能力。
中國是在2015年首次證實,將在吉布地建設後勤保障設施。此後,美國、英國等西方媒體,以及一些中國網民都將之視為中國開始建設海外軍事基地,投射軍事影響力的信號。
不過,中國體制內學者與官媒則多次反駁「軍事基地」的這個說法。
中國軍網今年10月發文稱,根據相關的技術指標,吉布地後勤保障設施的目標、功能和規模均距離軍事基地有較大差距,根本不具停泊軍艦能力,將它認定為軍事基地是缺乏依據的判定。
文章解釋說,中國自2008年以來,已派出24批艦艇編隊參與亞丁灣海域護航,但因為中國在海外既沒有盟友或基地,每次靠岸補給都需要提前通過外交手段和沿岸政府溝通,得到首肯才可以靠岸補給。
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艦船和地面油料的補給接口或者油料型號不同的問題。
文章也指中國在吉布地建設後勤保障設施,有利推進國際維和事業,中國「沒有任何動機將吉布地的後勤補給點,變成可以直接打擊某個政權的軍事基地,西方不應當對此反應『過敏』。」
軍力與海外拓展
日趨同步
不過,隨著范長龍訪問吉布地,中國評論人即提出中國軍隊走向海外是必然趨勢,呼籲軍方儘快在海外謀取駐點。
央視新聞客戶端昨天就引述特約評論員尹卓指出,隨著中國的國家利益在海外和海洋的擴展,軍隊要加強建設,儘快在海外謀取駐點,使中國的軍事力量與海外力量的拓展基本同步,以保證海外和海洋利益的安全。
尹卓指出,到2030年,中國可能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中國在海外的投資可能會超過3萬億美元,在海外從業人員超過1000萬。這樣一筆巨大的資產和大量的民眾在海外,軍事力量要提供保護。
此外,中國軍隊要參加聯合國的維和維穩任務,包括反海盜、反恐等等,以及和其他大國的合作。因此,中國的軍事力量走向海外是必然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