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動機的研製發展上,中國一直屬於緊跟第一梯隊的狀態,究其原因,離不開三方面:發動機結構設計、工業發展水平以及發動機製造材料。而這三方面的問題,最難解決的硬體條件便是發動機製造材料。由於航天發動機材料需要極大的強度來抵禦工作狀態的高溫、高壓、劇烈震動以及機械衝擊等情況,所以一些稀有金屬成為緊俏貨。
金屬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很多特性極其符合發動機的需要,甚至這些特性在其他金屬上都是不會同時存在的。錸本身是熔點第二高的金屬,其3180攝氏度的熔點僅次於鎢的3308攝氏度,同時錸的強度極大,在很多極端情況下,如高溫、急速冷卻、強烈撞擊等,都很結實還不會出現裂痕,它唯一的缺點就是極易被氧化,比如硝酸等氧化性酸。在錸的使用上,最多的用途在於航天發動機,80%的錸用於製造航天發動機中的超耐熱合金,其餘的錸使用在了化工生產催化劑當中。
錸的用途之關鍵,使其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儲備的高度,而其全世界的儲量卻是極低的。已探明的儲量中,中國僅有237噸,而其他的2300噸左右的錸基本都分布在美洲和歐洲,其餘未探明的資源量大概在5000~8000噸之間。但是錸不僅稀有,而且其分布極其分散,同時全球至今從未真正發現過純錸礦,其主要存在形式為伴生狀態,基本以極低的含量伴生在斑岩銅鉬礦床的輝鉬礦中,開採成本極高,且每年的全球開採量僅有25~30噸。
不但如此,這些礦產的開採和銷售渠道又基本被美國所掌控,其每年的錸礦使用缺口也在逐年增加,而這些年其新型高性能戰機開始大批量列裝軍隊,這兩者的關係不言而喻。美國既然已經無法在產品設計和工業製造水平上對中國形成封鎖,那麼其必然的選擇就是在錸礦上控制中國的進口,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動機性能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