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能凍到的6大器官 做好保暖迎春過冬 !!!
冬天越冷,越覺得早晨七點鐘的被窩死死的黏住了身體。冬季里除了每天起床是一件考驗人的事,對於特別怕冷的器官也是一種全新的考驗。為了能健康暖暖的過冬,器官的保暖工作可是冬季大事。下面就來告訴你,哪些器官最怕冷。
雖說春日來臨了,但天寒地凍的日子還沒結束。要知道,寒冷的威脅可是由內到外的,外到眼耳口鼻四肢,內到五臟六腑各器官!所以說防寒工作決不能少,做好器官的保暖,健康過冬就事半功倍了。快來看看冬季最怕冷的六大器官!
血管遇冷收縮易變脆
寒冷刺激會使人的交感神經異常興奮,造成心臟收縮力增強,周圍血管收縮,導致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打個比方,血管就像一個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時,橡膠就會變脆。如果水壓增大,就容易裂開,我們的血管也是如此。
此外,就血管本身來說,也遵從「冷縮熱脹」的原理。夏季炎熱血管擴張,冬季寒冷血壓下降。氣候變化時,血壓波動性增大,導致腦出血、腦梗死等意外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彈性本身就比年輕人差,所以出現腦出血等意外的幾率更高。
保暖Tips
入冬後,晚上早點睡。因為熬夜時,不止你自己,心腦血管的生物鐘也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
吃點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心臟最怕溫差大
心臟就像人體的發電機,到了冬天,為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這也使得冬天成為心臟的「多事之秋」。
在寒冬季節,室內外溫差大,加之氣候乾燥,人的生理機能反映比較遲緩,時常處於一種應激狀態,這樣就加大了心臟的負荷。更嚴重的時候,冠脈痙攣還會引發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生。
保暖Tips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
外出時要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夜間上衛生間時要穿上衣服,洗澡時先放熱水,等水溫合適後再脫衣服。刮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
早晨霧氣最傷肺
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
保暖Tips
積極補充水分有助於養肺。補充水分的渠道既包括大量飲水,也包括從呼吸道「攝取」水分。
具體做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從杯口緩緩深吸水蒸氣,每次可做十分鐘左右,早晚各一次。
此外,自古有「秋冬毒霧殺人刀」的說法。秋冬早晨霧氣寒冷濃重,過量吸入會對肺造成很大的損傷。有晨練習慣的人最好等9點之後,陽光明媚霧氣散去再鍛鍊。
冬季胃代謝會變慢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時正是脾胃病的高發期。天氣變冷,胃本身也會有些倦怠,如果食用過冷、過生、過硬的食物,會給胃帶來額外的負擔。
此外,冬季人體的代謝變慢,如果此時過度進補,比如吃太多難以消化的大魚大肉和補品,也容易把胃累壞。
保暖Tips
因此,從飲食上來說,冬季要多吃溫軟、易於消化的食物。並儘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時內不吃東西,讓胃可以勞逸結合。
廣東人常煲的豬肚雞湯,是冬季非常好的暖胃、養胃食物。用豬肚一個,土雞一隻,加入20粒胡椒燉煮1個半小時即可,有溫中、健脾、和胃、散寒的作用。
防止病菌從鼻入
鼻子是人體整個呼吸系統的「窗戶」和「換氣孔」。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觸冷空氣,其黏液分泌減少,毛細血管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也容易變差,從而導致有病菌的空氣直接進入肺內,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幾率。
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的高發期,讓許多老病號苦不堪言。
保暖Tips
為了幫鼻子順利過冬,可每天堅持按摩鼻翼。方法是,用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在有熱感時,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早晨起床前,晚間睡覺前各按摩一次,可增加鼻部血液循環,提高耐寒能力。
為了防止鼻黏膜乾燥,還可以每天睡前用溫的淡鹽水清洗鼻腔,起到滋潤、清潔的雙重功效。在空氣品質較差的霧天,或從溫度較高的室內外出時,最好戴上口罩。
耳朵的抗凍能力最差
人體中的耳朵、鼻子、手、腳都處於神經末梢,血流量少,因此到了冬天格外怕冷。但是,其中鼻子可以呼吸換氣,腳有鞋襪保護,手可以帶上手套或插進口袋保暖,唯有耳朵經常暴露在外。
而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組織能保溫外,其餘部分只有較薄的皮膚包著軟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耳朵容易長凍瘡,其實就是怕冷的表現。
保暖Tips
很多人也有這樣的感覺,冬天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會有「凍得頭疼」的感覺。因此,給耳朵做好防凍工作也格外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出時帶上耳罩,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凍後,不宜熱水熱物敷貼,這樣會導致症狀加重。
除了以上做好冬季里最怕冷的六大器官的保暖工作,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皮膚、眼睛乾燥
寒冬臘月,身體皮膚一旦乾裂,每次都要等到春天到來才能癒合。冬天裡眼睛總是乾澀難忍,拚命眨眼也沒用。
冬季護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保濕。即使是在濕潤的南方,冬季也是比夏季乾燥許多。冬季注意換用溫和的肥皂或沐浴露,或者比夏天時適當減少洗澡次數,防止皮膚表面的脂質流失過多。脂質對於皮膚水分的保持是有很大作用的,都洗掉了當然會幹裂。
如果眼睛過於乾澀難忍,就要去眼科尋找額外補充的人工淚液。事實上,人體需要的水分歸根到底是我們喝下去的,所以說,多喝水總是沒錯的。
凍瘡
老話說,冬至吃了餃子冬天不凍耳朵。身體的皮膚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血管收縮造成局部的循環不良,長時間後皮膚就會缺氧而死,形成凍瘡。
這個過程中,潮濕的外部環境是低溫的得力助手,所以,我們會發現南方的氣溫雖然不低,凍瘡的發病率卻還挺高。
預防凍瘡,保暖是關鍵,尤其是手、腳、耳朵等暴露在外面的地方。保持衣帽,鞋襪,被褥的乾燥,尤其鞋子不要進水。同時勤鍛鍊身體,提高自身耐寒能力。
長胖
天氣寒冷,加上年末聚會增多,冬天就是「貼冬膘」的。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懶惰和放縱怪罪在季節上。
氣溫降低,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會隨之改變。大家在冬天都會更喜歡吃熱乎乎的食物,比如火鍋。但是其實像巧克力,餅乾這些冷點心也會比夏天的時候更受歡迎。身體為了「貼膘」禦寒,也是什麼都喜歡啊。
然而這樣是後果就是能量過剩,最後變成脂肪。春天來了,開始望著贅肉徒傷悲。
所以冬季其實是不太需要進補的,平時吃什麼冬天還是一樣。想要吃點禦寒的食物,可以選擇用姜。
冬季抑鬱症
這種病也叫「季節性情感障礙」。有些人一到某種特定的季節,就會出現抑鬱的症狀,嚴重程度不一。
別以為那只是天冷了不想出門,其實是因為沒有樂趣,容易疲勞,飲食習慣改變引起的,長時間的不開心就導致了抑鬱。
不想得抑鬱症,就出門曬曬太陽啊。陽光和運動是預防抑鬱症最好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