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甲午中日這場戰爭,中國最後慘敗,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那為何中國會戰敗呢?是中國實力不如日本嗎?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
(翁同龢)
中國戰敗絕對不是因為海上軍隊實力不如日本,查閱歷史資料可知道,北洋水師當時是亞洲實力最強大的水師,李鴻章創辦北洋水師,耗費三千萬兩銀子,全部向國外購買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艦,當時北洋水師去日本海岸巡防時把日本都嚇傻了,因為看到中國的強大日本才決定發展水軍,當時日本舉國上下捐款購買戰艦,那為何就是打不過日本呢?這就要說到今天的主角翁同龢,北洋水師最強大的時候正好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前六年那段時間,正好那一年光緒上位,有了實權,翁同龢是兩帝之師,也是光緒和光緒他爹的老師,光緒上位,首先就是重用翁同龢,提他為戶部尚書,也就是管理全國的錢財,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地位和李鴻章一樣,但由於翁同龢是帝黨而皇帝有權利所以翁同龢實際地位還要高於李鴻章,按理說這個翁同龢為人師表應該是個正人君子,但卻恰恰相反,是個玩弄權謀自私自利的人,只在乎自己的權利根本不會關心國家的安危。翁同龢上任後就以各種理由不給李鴻章北洋水師經費,本來每年應該給500萬的經費,扣除每年給慈禧建頤和園用的一百萬兩銀子應該每年還要給軍隊經費400萬兩,但每當李鴻章向他要經費時,就說國庫已經空虛,無法支付。
(李鴻章)
為何翁同龢敢這樣干呢?目的就是為了搞垮李鴻章,翁同龢和李鴻章兩人暗地裡在較勁,因為兩人屬於不同的黨派,翁同龢曾經這樣譏諷李鴻章,「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鴻章是合肥人,身居高位如同宰相。李鴻章就回到,「司農常熟世間荒」翁同龢是常熟人,可見兩人不和,翁同龢又是一個內心狹小之人,一心只想搞垮李鴻章,於是在六年內,不給一分經費。六年的時間,軍艦炮彈的技術已經更新換代,但北洋水師卻依舊沒有什麼變化,甚至連炮彈都買不起,軍艦破舊沒有錢修,同一方面日本的軍艦卻是發展飛快,舉國上下捐款,向西方進購先進艦隊和炮彈。這張圖可以清楚看出敵我之間的變化
大戰開始我們北洋水師直接不堪一擊,據史料記載當時北洋水師打著打著就沒有炮彈了,用於破壞艦隊外殼的穿甲彈每一艘艦隊只有一枚,其中有一枚還因為由於年久打不響了,五艘艦隊,全部擊沉,而日軍卻一艘都沒有被摧毀。大戰過後,總要有人來背這個黑鍋,但其實整個戰爭李鴻章都勸皇帝不要打,因為他知道六年一點經費都沒有不可能打得過。可由於翁同龢一直勸光緒打,翁同龢要打其實也是打著他的算盤的,這個以後再討論,總之按理說這個罪應該怪光緒,但是中國從來沒有任何一次說打仗失敗怪皇帝的,只有大臣背著,李鴻章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只好默默的接受。
(致遠艦)
由於翁同龢的私心導致了整個戰爭的失敗,清朝也受到重創,我們連日本這個小國也打不過了,日本搜刮來的錢財迅速發展國力,導致了後面的侵略戰爭。李鴻章是個真正有為的人,辦建北洋水師保護國家,一心為國最後還落得了賣國的名聲實在冤枉,最大的禍害應該是翁同龢這樣的奸臣,最後推薦大家去看《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可以完整了解這段令人心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