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侄兒語文試卷里的一道閱讀理解題,這道題引用的文章標題是《楊振寧為誰流淚》,內容讓我有很深的印象,大概是說在中美關係破冰後,楊振寧訪華,然後問發小鄧稼先,你們搞出來的「大炮仗」我聽說有寒春女士的幫忙?鄧稼先的回答是,這個我沒聽說。楊振寧又追問,那你們有沒有外國人幫助呢?鄧稼先說他要請示了解下才能回答。最後在歡送楊振寧回國(額,回美國)的晚宴上,他收到一封鄧稼先寫給他的信,信的內容是很確認的告訴他,中國的「大炮仗」除了1959年有蘇聯人的少量幫助外,再沒任何外國人援助。
大炮仗就是指中國的核武器,而文章中提到的寒春女士是誰呢?這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和她的丈夫陽早和哥哥韓丁,都是值得咱們尊敬的「國際友人」。
寒春和她的丈夫陽早,是最早拿到「中國綠卡(獲得在華居住權)」的外國人,而寒春更被視為是「中國綠卡第一人」。「中國綠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拿到的,根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數據,截至2013年,居住在中國的84.85萬外籍人員中,共有7356人獲得了中國「綠卡」。據新京報2014年的報道,統計數據顯示,自實行「綠卡」制度以來,中國「綠卡」年均發放量僅有248張。
今天咱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對夫婦吧。
首先咱們來認識一下寒春同志。
寒春,1921年10月20日生於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女核物理學家,是曼哈頓計劃中少數的女科學家之一,她是被譽為「中子物理學之父」、「曼哈頓工程」的總負責人費米的學生。
也是因為這個身份,所以包括楊振寧在內的美國人曾紛紛猜測,中國的核武器不是蘇聯人援助就是寒春幫忙研製的。
1949年,費米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個復合模型,而寒春在美國時,和楊振寧也是同事,他們之間還有一個小故事,那一次楊振寧差點「要了寒春的命」:當時楊振寧不小心合上了一個電閘,讓寒春被高壓電擊中,差一點喪命。
不過在原子彈第一次被投入戰爭,眼見自己的研究成果會給人類造成如此巨大傷害後,寒春從此便放棄了熱愛的物理學研究,從此沒碰過任何和物理學研究有關的事情。
1948年,寒春來華尋找朝思暮想的戀人,已在中國呆了兩年的陽早同志,然後倆人就留在了中國,並於1949年結婚。
陽早是一名康奈爾大學農牧專業的高材生,因為受到了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也稱紅星照耀中國)》的影響,輾轉半年終於來到的中國,參加革命。
陽早來中國後不久,進步新聞記者羊棗死於反動派的監獄中,於是我黨把與羊棗同音的名字「陽早」給了英文名Engst的他,希望他成為中共忠誠的朋友和同志。
然後這對夫婦就在中國「放了一輩子牛」。
高大上的說法就是這對夫婦在中國從事「發展奶牛培育研究」的工作。
1953年, 陽早任西安市奶牛場副場長,寒春任技術員。
而寒春則從一名核物理學家,最終轉變成了一名聞名遐邇的農學家。夫婦二人乾得非常不錯。
寒春的弟弟叫韓丁,原名威廉·辛頓,也是一位中國的「國際友人」,1945年,韓丁以美國戰爭情報處分析員身份目睹了重慶談判。1947年,他隨聯合國救濟總署到中國河北冀縣,為解放區恢復生產培養出第一代農機人員。翌年,他以觀察員身份親歷了山西張莊的土改,後創作了長篇紀實文學《翻身》。1953年,他從中國回到美國,被麥卡錫等人冠以「叛國者」罪名,遭受政治厄運。1971年,他重返中國。後來的30年,他始終奔波在中國鄉村,為農業、農村和農民灑下汗水。
而寒春和韓丁的奶奶是愛爾蘭著名作家,小說《牛虻》的作者伏尼契(晚年伏尼契移居美國)。這一家人實在是人才濟濟。
1955年, 寒春任西安草灘農場畜牧場技術員。夫婦兩人均從事奶牛品質改良及農機具革新工作。其中, 陽早、寒春研發、改進的奶牛青飼料鍘草機已銷售近100萬台,至今仍是草灘農場乳品機械廠的主導產品之一。
1966年4月,寒春、陽早調到北京工作。 陽早任中國電影發行公司譯校,寒春任對外文委圖片特稿社譯校。
1972年, 寒春、陽早主動提出調到北京市紅星公社,從事農業機械改良和奶牛飼養機械化工作。
1982年3月, 陽早、寒春負責的《牛奶管道的自動洗滌與消毒》項目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1988年12月, 陽早、寒春主持的《奶牛成套設備研究、牛場設計與中間試驗》項目被機械電子工業部授予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此項成果已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長春、內蒙古、西安、新疆等地推廣近1000台(套)。在此期間,鑒於陽早、寒春在奶牛胚胎移殖推廣工作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他們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顧問。鑒於寒春負責的牛奶冷凍奶罐的研發項目,達到了美國同類產品先進水平,並在上海華冠機械廠等工廠生產,替代了進口產品,占領了中國市場70%以上的份額。
2003年12月, 寒春的丈夫陽早在京病故,享年85歲。
2009年,陽早和寒春夫婦入選CCTV感動中國組委會推出的2009感動中國候選人物。
2010年6月8日凌晨,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寒春同志因病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