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一直都是社會上十分敏感的一個詞彙。尤其是在中國社會,大多數人對待同性戀者的態度是十分不友好的。很多時候,他們都以「噁心」、「變態」等詞語來形容同性戀者。因此,迫於各方壓力,絕大多數同性戀者不敢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只能默默地藏在心裡,就像把自己關在柜子里。對於這些躲在」柜子「里的人,你了解多少?你是怎麼看待這個群體的?(圖/熊仔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王茜)
對異性戀人群來說,那個柜子不曾進去過,所以就不知道柜子裡面什麼樣,也不知道從柜子里向外看是什麼樣,更不會知道從柜子里走出來是什麼感覺。總而言之,人們對同性戀這個群體了解得太少。本期《手·記》走進這個群體,放下你的偏見,聆聽他們的故事。
將自己的同性戀者身份向外界公開,需要莫大的勇氣,眼前這個女孩就是其中的一位。熊仔(化名),不久前剛剛從西安一所大學研究生畢業。熊仔說,初中時候便發現自己喜歡女生。
那時熊仔遇到一位女同學,每天特別想見她,特別想和她待在一起。高中時熊仔也對其他女生產生過類似對感情,這讓她更加不安、壓抑,即使對最親近的同學也不能講。大學期間,熊仔逐漸接觸到同性戀的信息,當她把自己和那三個字聯繫在一起,感到很恐慌很抗拒。因為接觸的信息中「同性戀」都是和「愛滋病」、「變態」、「心理疾病」一起出現的。大二大三時,她的情況開始變差,失眠、抑鬱,經常沒法上課,坐在床上哭很久。後來,熊仔去醫院看精神科醫生,吃了好長時間的藥,嚴重的時候一個月藥費要五百多。
可能是出於對這個社會的恐懼,本科畢業後熊仔不想去工作,就去考研究生,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考到西安。在西安的研究生生活是她改變比較大的三年,她接觸了西安的拉拉機構,開始做更多女同性戀相關的活動,組織沙龍、講座、交友活動,也會做一些面向普通大眾的認識同志的活動。和男同女同在一起,她感覺自己不再是怪物。性取向讓她比較痛苦的階段過去了,是行動和社群給了她力量。
「怕出櫃嗎?怕,太怕了。怕了二十幾年了,從小到大在學校里一直很低調,儘量不讓別人覺得我和同性戀有什麼關係,因為害怕被歧視,被孤立。」熊仔說。
高中抑鬱比較嚴重的時候,家人帶熊仔去看過心理醫生,大學期間也去看過醫院精神科,這幾次醫生都和父母談過,所以熊仔的情況父母應該都了解,但當時只是說只要她開心就好,從來沒有和她正面談過這個問題,也許只是逃避、不願意相信罷了。
讀研期間,熊仔和幾個小夥伴成立了關注性別平等和同志反歧視的小組,平時組織一些沙龍,討論同性婚姻之類的問題。小組也會請外地嘉賓過來分享,主要是想告訴大眾性取向是多元的,活動也有專注於政策方面改變的。就像這次做的舉報陝西獻血站歧視同性戀,熊仔和小夥伴們經過努力,得到了陝西省血液中心積極的回覆,承諾積極處理。
6月22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結束後,中午十二點,女生宿舍學1號樓前,一位女生身披象徵同性戀的彩虹旗,手持一束紅玫瑰。她單膝跪地,向另一女生求婚。在同學、朋友的支持下,兩人相擁長吻。
「生活中我是很低調的人,這次那麼高調,也會說希望把同性之間的愛秀出來,讓學校正視同性戀的存在。看見,是消除歧視的第一步。」求婚的女生黃楊(化名)說。
2015年6月23日,長沙的同性戀人孫文麟和胡明亮在長沙市芙蓉區民政局試圖辦理登記結婚,被當班工作人員拒絕,他們在年底通過代理律師向芙蓉區法院提出起訴,要求判令民政局准予其結婚。2016年4月13日,孫文麟胡明亮敗訴,隨後兩人於5月17日在長沙公開舉行婚禮。
這一事件引髮網友熱議。「我不反對你們,我尊重你們,所以也請不要大肆宣傳,我只能說如果是外人我贊成,如果我兒子受這種風氣喜歡了男人,看我不打斷你這條腿」這一句評論,有1000多個贊。但眾多評論中,也有不少人表示對他們的支持,認為愛不應該分年齡、種族以及性別。
是的,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也許還會包容理解,但是如果自己的親人是同性戀,那就另當別論了。他們會「被禁足」、「被強制治療」等等,很少有父母真的尊重孩子。這也可以想像,畢竟同性戀文化是與「主流思想」相違背的,社會對於同性戀「矯正」的要求從未停止過。對同性戀者來說,總有著出不完的櫃,因為每個他們新認識的人都在他們周圍立起了一個新柜子。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同性戀文化越來越包容。就好像大多數人喜歡吃西瓜,極少數人喜歡吃榴槤,那些喜歡吃西瓜的人就質疑喜歡吃榴槤的人。但當那些喜歡吃西瓜的人某一天吃到榴槤,才發現原來榴槤也不是他們想像中那麼難吃,他們也就不覺得那些吃榴槤的人奇怪了。
一個敏感、充滿爭議的問題擺到檯面上來討論,這點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在得出真理之前,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都是很正常的,但起碼要做到基本的尊重。你們可以討厭她,但請你們不要傷害她們,因為性取向從來就沒有對錯。
來源:騰訊大秦網《手·記》
同性戀,一直都是社會上十分敏感的一個詞彙。尤其是在中國社會,大多數人對待同性戀者的態度是十分不友好的。很多時候,他們都以「噁心」、「變態」等詞語來形容同性戀者。因此,迫於各方壓力,絕大多數同性戀者不敢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只能默默地藏在心裡,就像把自己關在柜子里。對於這些躲在」柜子「里的人,你了解多少?你是怎麼看待這個群體的?(圖/熊仔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王茜)
對異性戀人群來說,那個柜子不曾進去過,所以就不知道柜子裡面什麼樣,也不知道從柜子里向外看是什麼樣,更不會知道從柜子里走出來是什麼感覺。總而言之,人們對同性戀這個群體了解得太少。本期《手·記》走進這個群體,放下你的偏見,聆聽他們的故事。
將自己的同性戀者身份向外界公開,需要莫大的勇氣,眼前這個女孩就是其中的一位。熊仔(化名),不久前剛剛從西安一所大學研究生畢業。熊仔說,初中時候便發現自己喜歡女生。
那時熊仔遇到一位女同學,每天特別想見她,特別想和她待在一起。高中時熊仔也對其他女生產生過類似對感情,這讓她更加不安、壓抑,即使對最親近的同學也不能講。大學期間,熊仔逐漸接觸到同性戀的信息,當她把自己和那三個字聯繫在一起,感到很恐慌很抗拒。因為接觸的信息中「同性戀」都是和「愛滋病」、「變態」、「心理疾病」一起出現的。大二大三時,她的情況開始變差,失眠、抑鬱,經常沒法上課,坐在床上哭很久。後來,熊仔去醫院看精神科醫生,吃了好長時間的藥,嚴重的時候一個月藥費要五百多。
可能是出於對這個社會的恐懼,本科畢業後熊仔不想去工作,就去考研究生,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考到西安。在西安的研究生生活是她改變比較大的三年,她接觸了西安的拉拉機構,開始做更多女同性戀相關的活動,組織沙龍、講座、交友活動,也會做一些面向普通大眾的認識同志的活動。和男同女同在一起,她感覺自己不再是怪物。性取向讓她比較痛苦的階段過去了,是行動和社群給了她力量。
「怕出櫃嗎?怕,太怕了。怕了二十幾年了,從小到大在學校里一直很低調,儘量不讓別人覺得我和同性戀有什麼關係,因為害怕被歧視,被孤立。」熊仔說。
高中抑鬱比較嚴重的時候,家人帶熊仔去看過心理醫生,大學期間也去看過醫院精神科,這幾次醫生都和父母談過,所以熊仔的情況父母應該都了解,但當時只是說只要她開心就好,從來沒有和她正面談過這個問題,也許只是逃避、不願意相信罷了。
讀研期間,熊仔和幾個小夥伴成立了關注性別平等和同志反歧視的小組,平時組織一些沙龍,討論同性婚姻之類的問題。小組也會請外地嘉賓過來分享,主要是想告訴大眾性取向是多元的,活動也有專注於政策方面改變的。就像這次做的舉報陝西獻血站歧視同性戀,熊仔和小夥伴們經過努力,得到了陝西省血液中心積極的回覆,承諾積極處理。
6月22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結束後,中午十二點,女生宿舍學1號樓前,一位女生身披象徵同性戀的彩虹旗,手持一束紅玫瑰。她單膝跪地,向另一女生求婚。在同學、朋友的支持下,兩人相擁長吻。
「生活中我是很低調的人,這次那麼高調,也會說希望把同性之間的愛秀出來,讓學校正視同性戀的存在。看見,是消除歧視的第一步。」求婚的女生黃楊(化名)說。
2015年6月23日,長沙的同性戀人孫文麟和胡明亮在長沙市芙蓉區民政局試圖辦理登記結婚,被當班工作人員拒絕,他們在年底通過代理律師向芙蓉區法院提出起訴,要求判令民政局准予其結婚。2016年4月13日,孫文麟胡明亮敗訴,隨後兩人於5月17日在長沙公開舉行婚禮。
這一事件引髮網友熱議。「我不反對你們,我尊重你們,所以也請不要大肆宣傳,我只能說如果是外人我贊成,如果我兒子受這種風氣喜歡了男人,看我不打斷你這條腿」這一句評論,有1000多個贊。但眾多評論中,也有不少人表示對他們的支持,認為愛不應該分年齡、種族以及性別。
是的,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也許還會包容理解,但是如果自己的親人是同性戀,那就另當別論了。他們會「被禁足」、「被強制治療」等等,很少有父母真的尊重孩子。這也可以想像,畢竟同性戀文化是與「主流思想」相違背的,社會對於同性戀「矯正」的要求從未停止過。對同性戀者來說,總有著出不完的櫃,因為每個他們新認識的人都在他們周圍立起了一個新柜子。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同性戀文化越來越包容。就好像大多數人喜歡吃西瓜,極少數人喜歡吃榴槤,那些喜歡吃西瓜的人就質疑喜歡吃榴槤的人。但當那些喜歡吃西瓜的人某一天吃到榴槤,才發現原來榴槤也不是他們想像中那麼難吃,他們也就不覺得那些吃榴槤的人奇怪了。
一個敏感、充滿爭議的問題擺到檯面上來討論,這點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在得出真理之前,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都是很正常的,但起碼要做到基本的尊重。你們可以討厭她,但請你們不要傷害她們,因為性取向從來就沒有對錯。
來源:騰訊大秦網《手·記》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同志文學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轉載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無特別聲明,本站轉載之各種內容之版權均屬其著作權人所有。如果我們的轉載行為侵犯了您的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