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承不承認中國人,中華文化濃得化不開,不是野蠻切割就能「去掉的」,但在思想領域,如何力抗「文化台獨」,最有力的武器,必然是「文化一中」。
11月以來,從中共中央以高規格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到各項中華文化研討活動持續舉辦,各種現象呈現出一種聲音:兩岸文化認同不能割裂,以「文化一中」對抗民進黨「文化台獨」,是關鍵之道——
11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大會,高規格紀念孫中山,強調無論從歷史、民族或文化的角度,兩岸都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
11月下旬,北京接連舉辦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和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競爭力論壇主軸探討如何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有與會專家直言,若台灣如果繼續推動「去中國化」,既有的中華文化優勢將不復存在。
面對蔡當局上任以來若干「去中國化」或被視為「文化台獨」的動作,大陸方面以紀念孫中山和探討中華文化底蘊的民族和傳統文化角度,以「文化一中」對抗民進黨「文化台獨」的意味相當顯著。
在昨天(22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中華文化論壇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說得更明白透徹——
台灣一些勢力企圖在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力圖削弱甚至切斷中華文化在海峽兩岸的血脈相續,這種「刨根」、「抽魂」的數典忘祖、無知狂妄行為只會造成台灣社會精神缺失和錯亂,嚴重損害台灣社會心理和肌體健康。
張志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兩岸同胞要在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的鬥爭中共同守護中華文化之本,固牢兩岸同胞堅韌的精神紐帶;在共同弘揚優秀文化傳統的進程中闡發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促進兩岸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在共同提升民族文化內聚力、彰顯民族文化影響力的進程中,持續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不斷增強中華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自信,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張志軍並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中華文化在台灣深深紮根,台灣社會的習俗、信仰、價值、規則和人文風貌,無不體現出中華文化的經年浸潤和深刻塑造。無處不在的中華文化底蘊,是台灣彌足珍貴的財富。兩岸同胞要共同反對「台獨」勢力的倒行逆施,共同承擔起繼承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
「我們也相信,深植於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基因,不是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夠去除和磨滅的。」
出席中華文化論壇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旺旺集團副董事長鬍志強表示,包含國共兩黨領導人會面在內,40天之內,他參加7場兩岸交流活動,會議主題全圍繞在中華文化的提升;雖然今年台灣政局出現變化,再次政黨輪替,兩岸文化交流與互動卻沒有減少。從近期出席的會議和交流來看,兩岸的血脈無法中斷,兩岸的交流也無法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