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陪讀媽媽:為了躲前夫,我帶了女兒到新加坡,丟了國內工作,卻在獅城失業...

@ 2016-11-24

她實在無路可走,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夜夜無法入眠,欲哭無淚。女人難,身為單親媽媽的女人更難!

她43歲,是廈門江頭中心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2004年與女兒的生父陳某結婚,次年生下孩子,但因不堪忍受陳某的家暴和無端猜忌(後經了解陳某患有癔病),於2007年(即孩子未滿3歲時)於陳離婚。

離婚之後,陳除了每月匯款500元做為孩子的贍養費之外,從未看望關心過孩子,甚至他的家人也從未過問母女倆的生活,孩子的記憶中已沒有其生父的點滴印象。女兒看見別的小朋友爸爸媽媽陪著,嫩嫩地說:「那個小朋友有爸爸媽媽,我只有媽媽。」母親忍住心酸,笑答:「爸爸出差賺錢給你買好吃的,好玩的啦。」一年後,為了女兒有個爸爸,她再婚,先生也碰巧姓陳,所以直至今日,女兒始終認定親身父親是她的第二任先生。

日子平靜地過了三年多,感謝她的第二任丈夫,三年里陪著女兒度過幼兒園的精彩童年生活,給女兒缺失的父愛。在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陳某突然頻繁地通過QQ郵箱跟她聯繫,要求見女兒,並暗示復婚。她一度陷入恐慌中,害怕他會突然出現在學校門口,或突然在路上攔截她們。她害怕女兒會再次受到傷害,怎麼跟女兒解釋這個三年多杳無音信,不管她死活,現在卻突然冒出來口口聲聲愛她想她的父親?這個以毆打和嫉妒表達對妻子的愛的父親?她害怕這個有心理疾病的男人如當年一樣當街辱罵她,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在她頭上另她羞憤難當。

幸運的是,在她惶恐不安的時候,一位新加坡的朋友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女兒申請新加坡的學校。女兒通過考試,被新加坡的某小學接收了。

2013年4月的公務員常規體檢報告顯示,她多年的B肝指標升高,醫生建議休息。4月底,因為不願拖累第二任丈夫,她再次離異,在得到學校4天的病假批覆後,背井離鄉,獨自帶著女兒遠赴新加坡安排女兒就讀。

因為連日的奔波和對女兒的不舍,她的身體更覺疲憊不堪。5月1日,她給校長,分管考勤的副校長和段長分別打電話發簡訊請假。校長沒有回覆,劉副校長回復了,表示知道她請假。段長也接了電話,表示要幫她告知學校。

2013年6月28日,她送病假證明給校長,校長和她的QQ聊天記錄也足以證明她允假。

2014年3月6日,校長與她聯繫,說教育局要求學校解聘她。校長要她寫一份家庭情況說明,並要求她寫明工資待遇由學校支配,落款時間要在2013年9月,說要幫她向局裡求情。她照校長的意思寫了。

2014年6月,她突然收到關於解聘她的文件,才明白事實是:學校向教育局請求解聘她,理由是她自2013年5月2日至今持續曠工,教育局於4月21日批覆,同意學校請求,學校於6月9日正式單方面與她解除聘用合同。她收到文件後幾近崩潰!

從教22年來,除2009年母親病逝於上海請假4天,她未請過一次病事假。工作上兢兢業業,對學生盡心盡職,教學上銳意改革,她捫心自問她不是一個最優秀的教師,但一定是一個有良心的教師。她長期身患B肝,(母親就是因B肝病逝),但從未要求學校給予照顧。因為家庭情況的特殊性,她一個單親媽媽,不得不帶著孩子漂流異國他鄉,沒有工作,飽受疾病和精神的雙重摺磨。她原打算把女兒安頓好託付給朋友照顧後,就回去工作,現在校長逼她失業,斷她後路,她該怎麼辦?

她一直在納悶,為什麼校長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為什麼她明明向校長請假了,如今校長卻一口咬定她曠工?校長說教育局沒批她的假,為什麼從未給過她教育局的回執?

2014年3月,她托朋友查詢她的工資代發銀行——廈門銀行江頭支行,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自2013年5月至今,她的工資由財政全額發放,期間銀行先後代扣三次:第一次5500元、第二21540元、最後一次10,000元,代扣總數達37,040元,沒有詳細扣款名目。她打電話詢問銀行,銀行要求學校給出明確扣款名目,但學校遲遲不能給出答覆。銀行告到教育局,教育局要求學校返還這三筆無名目扣款。經過銀行與教育局和學校一段時間的交涉,2014年5月她收到廈門銀行的簡訊,通知她那三筆扣款已返還到她的帳戶。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她因病向學校請假,為什麼她的工資還會全額發放?為什麼學校違規操作擅自無名目剋扣她的工資?之後又在教育局的壓力下退回?是不是校長欺上瞞下,沒有把她的請假報送教育局,藉機侵吞她帳戶上的錢?究竟誰在借她的戶頭吃空餉?誰「採取不正當手段,虛報冒領多領工資和津貼補貼?」

她曾經給廈門市市長專線寫信請求幫助,市長專線把她的信轉到湖裡區教育局,湖裡區教育局回復「將轉給相關業務科室辦理,請耐心等待答覆",之後便無任何作為。

她無數次問蒼天:為什麼允許她請假的人是校長,一口咬定她「無故曠工」的也是校長?為什麼教育局未經調查取證就認定「情況屬實」?難道一名普通人民教師的命運k就掌握在小學校長的手裡?難道她22年為祖國教育事業做貢獻的心血就終結於這樣的下場?

她的路在哪裡?新加坡的政策鼓勵公司聘用本地人,外國人在這裡很難找到工作,她在異國他鄉難以立足;回廈門去她已被學校解聘,一無所有。看著女兒的笑臉她心如刀割:拿什麼來養活你,我無辜的女兒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