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餵飯建議面對面餵養
餵飯的位置也有講究,有的父母認為餵養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餵飯位置的講究。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家長們出盡招數哄寶寶吃飯。有的把寶寶放在兒童專用餐桌椅或兒童車上,面對面餵養的;也有的讓寶寶側身坐在自己的腿上,一手摟著寶寶一手餵飯的;還有的讓寶寶躺著喂、到處追著喂的,餵養方式可謂五花八門。
其中最值得推薦的是面對面餵養,
注意:最好固定寶寶吃飯的位置,而且最好是設在大餐桌旁邊,這樣每次飯菜一上桌,他就能產生「吃飯了」的條件反射。當寶寶的小手能夠熟練掌握小勺時,就可以完全讓他自己吃了。寶寶吃飯,要讓他自己決定吃什麼和是否吃飽。如果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麼過一會兒他挨餓,也不要再給寶寶餵飯。因為那是寶寶自己的選擇,就需要自己承擔後果。
給寶寶餵飯應保持環境安靜
寶寶吃飯的環境應該儘量保持安靜。
注意:爸爸媽媽要培養寶寶養成專心吃飯的好習慣,可以選擇關掉電視,收起玩具等。在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可以給寶寶提前餵飯,然後慢慢過渡到和全家同一時間吃飯。爸爸媽媽要做好榜樣,有的爸爸媽媽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吃飯時攀談、說笑,寶寶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養成吃飯不專心的壞習慣,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
給寶寶餵飯應少作命令言
吃飯的時候環境要安靜,但這絕不等於只喂不說,相反的,一定要勤交流。儘管絕大多數爸爸媽媽在餵養寶寶的過程中會與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但比起普通的問卷式調查,「快吃」「來,張嘴」「真棒」「吃得真好」。爸爸媽媽們所謂的交流更多停留在「吃」這個動詞上,30%的爸爸媽媽使用的還是命令式語言。
對於寶寶而言,吃飯的過程其實是一次認識事物和學習語言的絕好機會。例如是在小茹家,小茹的爸爸媽媽準備了兩道菜,
注意:多數爸爸媽媽,因為缺乏餵養交流的技巧,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和寶寶說話、說些什麼話。其實餵養的時候,可以多說描述性、提示性的語言,多描述食物的特點和餵養的情景,而不是用命令的語言;要努力營造一種愉悅的進食環境,如表揚時要微笑;要以誇獎和讚揚為主;當寶寶注意力不集中時,可以通過改變聲調、低吟兒歌等把寶寶的興趣吸引到食物上來。
家長應鼓勵寶寶自己吃
當看見寶寶用小手抓飯的時候,聽得最多的就是「別碰,髒!」這樣的指令。然而寶寶八個月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有學習吃的慾望,因此總喜歡自己用手去抓取食物,但在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總把寶寶學習的衝動給打回去。爸爸媽媽拒絕讓寶寶學吃,唯一的原因就是認為寶寶拿手抓飯不衛生,怕寶寶弄得滿桌子都是飯。
其實讓寶寶學吃有很多好處,不但增加了對事物的興趣,
注意:可以讓寶寶有屬於自己的餐桌椅和餐具,爸爸媽媽鼓勵寶寶自己吃,無論用勺子還是用手,都不要阻止。因為這個時候,讓寶寶們吃得開心,對食物有興趣才是更主要的。如果擔心衛生問題,只需飯前給寶寶洗乾淨手,飯後多一點收拾餐桌的勞動量即可。如果怕寶寶自己吃不飽,也可以一邊讓寶寶自己吃,爸爸媽媽一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