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仍會堅守亞太。我們不會放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在星期二「防務一號」網站的一個早餐會上的講話讓外界再次熱烈討論「亞太再平衡」是否會繼續下去。
由於特朗普出人意料勝選,而作為民主黨歐巴馬政府的政治遺產,「亞太再平衡」是否能夠延續一度被很多人看淡。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
很多媒體都關注到哈里斯「堅守亞太」的表態,但這種表態中絕大部分是展示出一種態度,一方面給美國的那些東南亞盟國看;另一方面是給中國看;
最後是向即將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喊話,表示軍方的立場,或許是對特朗普的「擴大軍費」競選呼聲的回應。但事實上,哈里斯在這次講話中,對中國威脅最大的一句話卻被很多人忽略了。
美國陸軍ATACMS飛彈系統
哈里斯提出的一項作戰概念被外界忽略
美國「軍事」網站15日報道稱,哈里斯在發言中提到,他希望「美國陸軍有一天能夠具備在南海打擊潛在對手艦艇的能力」。請注意,這句話傳遞出的信息以往並不多見!
因為太平洋地區傳統上是海軍的戰區,而根據哈里斯的觀點,是希望今後陸軍也可以在諸如南海這樣的關鍵地區發揮自己的作用,即不僅僅是派遣士兵占據或控制一塊區域。
「傳統上,陸軍帶來的作戰效能就是他們常見的手段,即大規模行動和火力投射能力」,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這場活動中,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這樣告訴人們。
美軍司令
哈里斯說,他已經建議陸軍領導人擁抱「陸基反艦飛彈任務」的概念。「我認為陸軍應該展開利用陸基反艦飛彈,擊沉對方艦艇的行動」。
沒錯,哈里斯說的就是「擊沉對方艦艇」,這個在南海的「對方」是誰,相信已經不言而喻。文章稱,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已經發展出先進的飛彈系統,以遏制因為中國的強勢行動帶來的潛在威脅。
美國航母
哈里斯還強調,如果說最適合把這些武器系統部署到一個地方,「那就是在西太平洋」。這些武器會給在南海、東海、日本海的潛在對手帶來威脅」。
哈里斯說,「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我們應該考慮這一方案,因為我們想知道如何保持在該地區強於對手的優勢。」
自中國在南海的人工島礁建造了7個基地後,美國和中國在這一地區的緊張關係一直在增加。我很擔心中國的咄咄逼人,尤其是在南海以及東海。
不過,既然是一場公開活動,哈里斯也說了一些客氣話來沖淡緊張的氛圍。他說,實際上,美國與中國之間在兩軍關係上很好。「幾個月前,我曾訪問中國,並受到非常好的接待」。
美軍司令
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羅伯特·布朗作為美國陸軍官員正在中國訪問,參加在中國舉行的災難營救演習。哈里斯說,我認為,我們擁有這些兩軍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甚至是與那些潛在對手國家。
「我認為這些關係是積極正面的,我們應該在能展開合作的地方進行合作,不過我們也必須準備好面對我們必須面對的對手」。
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
接下來,很多人會關心哈里斯的提議能否實現?用什麼武器來實現?
根據哈里斯的介紹,他希望陸軍的反艦飛彈行動在最近能夠獲得一些牽引力,主要原因是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在11月初宣布,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很快將進行升級!必須警惕的是,經過升級後,這種飛彈可以打擊陸上及水面移動中的目標。
聽上去是不是有些耳熟?關鍵詞是:陸基戰術飛彈,水面移動目標。沒錯,跟中國軍方的「航母殺手」反艦彈道飛彈恐怕有一些相似之處。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今年11月3日的國防部新聞發布會上稱,「有了這一能力,以前軍隊的地對地飛彈系統,就可以從沿海地區向最遠300公里範圍內的海上目標發動攻擊,獲得控制權」。
早就想用陸基飛彈封鎖中國
其實,美軍「用陸基反艦飛彈對付中國」的概念並非哈里斯首先提出。
早在2013年11月,蘭德公司在一份報告中就曾建議,美軍應利用在亞太地區的每一個咽喉之處部署陸基反艦飛彈,來對付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該報告稱,隨著五角大樓大幅度削減預算,陸基反艦飛彈將是「廉價的打擊力量增強器」。
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
這份報告名為「在西太平洋部署陸基反艦飛彈」,對亞太地區的地理空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聚焦美國軍隊如何利用陸基反艦飛彈網絡來遏制中國海軍的行動。
報告提到,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並不擁有陸基反艦飛彈能力,如果美軍擁有了這種實力,便可將其用於多個用途,包括通過安全合作幫助地區盟友改善反介入能力、堵截中國艦船,在戰時形成完全封鎖等。
報告認為,通過對目前全球軍備市場上可選的反艦巡航飛彈進行對比分析,結合戰略需要,還有美國現有的操作平台、調度系統,以及其他諸如傳感器、情報機構和指揮系統等設備與系統的匹配情況,美軍可建立陸基反艦飛彈系統,以提高其反介入/區域阻絕能力。
戰時,在盟友支持下,在亞太地區內各阻塞點快速部署陸基反艦飛彈,切斷中國海上對外通道,將其海上力量圍困在第一島鏈內,實現「遠程封鎖」。相對而言,陸基反艦飛彈的成本更低,更易於操作,戰略和戰術上都十分機動。
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
此外,該戰略不需要將飛彈系統永久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僅在戰時使用,而平時作為威懾手段不會對中國造成限制。但是它會對中國現有的軍事力量和技術造成很大的挑戰,迫使解放軍在挑起衝突之前不得不慎重考慮。
為了論證這個戰略的可行性,報告模擬了部署在亞太各阻塞要點的陸基反艦飛彈對中國海上力量的打擊封鎖效果。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是中國進出印度洋最快的通道。而部署在印尼和馬拉西亞的中遠程飛彈可以封鎖整個馬六甲海峽。雖然中國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取道吉他海峽和龍目海峽進出印度洋,但這兩個海峽都極為狹窄,短程飛彈便可覆蓋。
如果日本和台灣捲入衝突,部署在沖繩島和台灣的射程為100-200公里的反艦飛彈,或者部署在琉球群島的射程為200公里的反艦飛彈都可以覆蓋沖繩島以南的海上要道。
部署在台灣、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射程為100公里的反艦飛彈可以覆蓋福律賓和台灣之間的呂宋海峽,以及菲律賓和汶萊之間的海峽。解放軍海軍可能試圖從朝鮮海峽穿越日本和韓國,此時日韓境內射程為200公里的反艦飛彈便足以應付。
陸基反艦飛彈容易操作,目標小,在戰略上和戰術上極為機動,可以部署在綿延數千英里的島鏈上的諸多地點,不容易鎖定和打擊。
陸基反艦飛彈
這對解放軍的目標鎖定,精確打擊、情報工作和指揮能力造成極大的挑戰。因此,美國可以通過和盟友合作,利用陸基反艦飛彈鉗制亞太地區的咽喉要到,限制中國的海上行動。
美軍有能力研製陸基反艦飛彈
擁有行動方案只是準備工作的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美軍是否已經擁有適合執行這一行動的陸基反艦飛彈?
陸基反艦飛彈
哈里斯提到了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這是上世紀末和21世紀初美軍的重要陸軍武器系統。
ATACMS是一種超音速遠程戰術飛彈系統,可從陸軍多管火箭系統中發射,也可以從空軍的B-52轟炸機上投擲,還可以從海軍的潛艇和艦艇上發射,目前已研製出多種型號的產品。通常射程在300公里,增程型可接近500公里。
作為一款原本只用來打擊陸地固定目標的陸軍戰術飛彈,如今要執行打擊水面移動艦艇的任務,ATACMS能勝任嗎?從美軍的介紹來看,ACTACMS的開發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這方面具有技術優勢,如果陸軍真的需要一款陸基反艦飛彈,洛馬公司可以將遠程反艦飛彈(LRASM)的技術應用在上面。
這方面洛馬的技術儲備極其雄厚。洛馬稱,他們不但可以升級射程,提供技術升級甚至造新的飛彈。還能升級制導,靜止目標只需要GPS或者慣性制導,對移動目標需要雷達或者紅外導引頭。
陸基反艦飛彈
而且,而將其他類型的武器轉換為反艦武器,五角大樓早有成功案例。例如,雷神公司開發的「標準-6」防空飛彈甚至並不需要進行硬體上的改動,只是戰略能力辦公室開發了一個新的軟體包就達成了目的。
而原本用來打擊地面目標的大名鼎鼎的「戰斧」巡航飛彈,也只是進行了軟體改動,衍生出反艦型「戰斧」。
「戰斧」巡航飛彈
此外,根據美國《國防工業日報》今年10月17日報道,美國陸軍的遠程精確火力計劃(LRPF)可能將添加一項具備反艦能力的功能要求。以符合陸軍未來「跨區域作戰」的要求。
LRPF原本是用來代替已經服役了25年的美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而開發的,新飛彈與M270多管火箭炮、M142「海瑪斯」(HIMARS)高機動多管火箭炮集成在一起,能夠在一個發射箱內發射兩種飛彈。
新飛彈設計採用先進的推進技術,使射程接近500公里,比以往更遠,可打擊地面固定目標。同時,飛彈飛行速度和威力也得到提高,滿足壓制未來威脅的需求。
而陸軍未來所謂「跨區域作戰」,就是不僅使地面炮兵的打擊能力延伸到前所未有的射程,打擊在空襲下存活的遠距離目標,甚至包括海上目標。
新飛彈設計採用先進的推進技術
而且,面對中俄這種擁有大量反艦防空飛彈武器的對手,這意味著陸軍不只是支援自身的部隊單元,甚至需要為海空方面提供支援,對抗一個具備A2/AD防禦系統的高技術敵人。
中國必須警惕
在美軍看來,在美國戰機有被擊落的危險情況下,最好的方式是用自身擁有的遠程陸基飛彈拔掉對方的空軍基地、飛彈陣地或者戰場指揮所。而在南海和東海這些區域交戰的時候,摧毀對手艦隊最好、最廉價的辦法可能是利用地面上部署的飛彈武器系統。
正因為美國有著在「潘興」彈道飛彈上研製反艦彈道飛彈的經驗,當哈里斯提出美國陸軍應該部署陸基反艦戰術飛彈時,中國必須加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