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噸戰艦 自用7億 出口25億 一年內 7艘中5艘大修

@ 2016-11-23

本世紀以來,美軍海軍不惜重金打造新一代水面戰鬥艦艇,由於應用太多的新技術,實際成了科幻式戰艦,這就是萬噸級的「朱姆沃爾特」級萬噸驅逐艦與三千噸級的濱海戰鬥艦。如今它們已服役多艘,並部署到亞太地區,擺到了中國大門口了。

可惜由於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讓「朱姆沃爾特」級萬噸驅逐艦僅建3艘即中止,至於3000噸級的濱海戰鬥艦則陷入了尷尬之中。

瀕海戰鬥艦達到隱身與快速機動的目的,火力卻嚴重不足,反艦火力配署處於畸形狀態,如果對付僅500噸級以下的小型水面目標,那麼尚可以算合格,可是再大一點,那就是完全無適用了。防空火力則嚴重不足,僅有海拉姆與小口徑艦炮。

如此性能,讓許多人感覺,它無法有效對付主要對手中國海軍056型護衛艦,其實它的最大敵人並非056,而是美海軍自已:光貪圖技術上的先進性,卻不顧需求,最終把自已送入胡同。

美軍為保險起見,一次上馬二個型號的瀕海戰鬥艦,可是它們指導思想一樣,實際結果沒有什麼區別可言,都是試圖:憑藉自身強大的隱身作戰能力,潛入對手近岸活動為目標,如今卻發現,當初構想無法實現,隱身效果達不到預期,瀕海戰鬥艦竟然在執行任務時,輕易被中國軍艦跟蹤到,隱身性好的設計好象失效了。只有航速快的優勢顯出來了,可以保證跑掉。火力更是嚴重不足,幾乎誰也打不過。

如果當初,美軍能換一個指導思想,比如:強調反艦能力,也許不至於有今天局面,現在卻是木已成舟,想改裝都難了。比如:試圖為其加裝魚叉反艦飛彈,可是原始設計沒有考慮過加裝這類武器,最終只能前甲板上安裝了一架子了事,以破壞隱身性為代替加裝了四枚反艦飛彈,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巨型戰艦如果搭載的彈藥被全部引爆會怎麼樣?想想都有些可怕。但這個事情卻發生在了美國一艘40000噸的巨型戰艦身上。巨大的爆炸不僅讓整艘船沉入海底,還奪去了軍艦上超過千人的生命,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災難。這就是美國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

亞利桑那號是美國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中的一艘。賓夕法尼亞是美國針對內華達級戰列艦的加強版,擁有4座三聯裝的356毫米重型艦炮。而在艦體內部的彈藥庫內,更是攜帶了1000多發供其使用的巨型炮彈。賓夕法尼亞級一共建造了兩艘,是海軍條約時期很強大的一型戰列艦。其滿載排水量,也就是全重超過了40000噸之巨。操縱整艘戰艦,需要1300多名官兵,這對於很多小船來說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亞利桑那號常年服役於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珍珠港則是它和其他戰列艦們的錨地,一個溫暖的家。因為遠離大陸,又在廣袤的大洋之內,夏威夷群島和珍珠港被認為是絕對安全的。

但和美國存在矛盾的日本卻盯上了這個地方。20世紀30年代末,日本為了擴大在南洋的霸權,已經把目標對準了美國。1941年,以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為首的戰爭狂人們,決定運用航母艦隊突襲珍珠港,第一時間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既然上一線不行,那麼到二線趕反潛反水雷的工作總行嗎?美軍也確有這樣的打算,可是感覺太虧了!濱海戰鬥艦的原訂目標為1億美元左右一艘,以便大量裝備,可是2009年時,其艦體造價就超過4億美元,如今價格更高,自用型的單價達到7億美元,出口型更貴,沙特訂購4艘的價格超100億美元,單價25億美元以上,如果加上其它費用,實際30億美元。

如此之高的價格,打造一款排水量為3千噸級的二線戰艦,太過於奢移了吧!更讓美軍無法接受的是,涉海戰鬥艦竟然屢屢出現問題,可靠、耐用等名詞與它沾不上邊。

據美媒體的統計,僅2015年間,或者說,一年內,服役的7艘瀕海戰鬥艦中竟5艘發生動力系統故障,需要進行大修,其中4艘尚沒有完全解決問題,2016年的前9月中,又有4艘發生動力故障,其中在8月30日,「科羅納多」號在太平洋中央區域發生故障,被迫返回母港...最新一起的事故為,10月29日,「蒙哥馬利」號在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的時候,被撞出了一個洞,這已是該艦自9月份以來,第三次出事。

如此局面,令美國對瀕海戰鬥艦逐步失去信心,甚至有人將其稱為:「無底洞」,結果瀕海戰鬥艦所了標準的「雞肋」,繼續下去,投錢無數,中止又太可惜!如今美國正在考慮壓縮瀕海戰鬥艦的建造計劃,或者直接取消其中的一型,甚至直接上馬新項目,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有點晚了,無法改變現實:中國海軍正在不斷追趕,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