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7月26日嘉興急診室外,一輛急救車呼嘯而來。車停穩後,一名男子抱著一名嬰兒飛奔進急診室,後面還跟著一名哭哭啼啼的女子。男子就是李先生,懷裡的孩子是他的第二個兒子,才39天。
26日早上,李先生本來在外面,結果妻子的一個電話如同晴天霹靂,二兒子出了大事,好像沒呼吸了,身子已經冰冷。李先生慌忙趕回家裡,並撥打了120,將孩子火速送往醫院。經過診斷後發現,男嬰瞳孔放大,身體已經冰冷。後來雖經全力搶救,但卻無力回天。
經過簡單問詢後醫生得知,早上孩子母親用母乳來喂孩子,喂完後將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則去做事。一會兒再來看時發現不對,孩子不動了,嘴角邊還有些奶水的痕跡,再一摸身體,已經冰冷。孩子母親嚇壞了,趕緊打電話給丈夫。
「經過我們檢查後發現,孩子的鼻孔里還有奶水凝固的塊狀物。再問孩子母親,她說,大兒子吃的是牛奶,小兒子吃的是母乳,喂奶經驗不是很豐富。小兒子經常嗆奶,有時候還嗆得很厲害。這一次孩子也嗆奶,孩子母親經過處理,以為沒事了,哪裡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醫生分析認為,「應該是孩子嗆奶,吐了後誤吸進氣管,量多了後就導致窒息,最後死亡。」
醫生還介紹,最近醫院兒科接診了不少患肺炎的嬰幼兒,絕大部分都是因嗆奶引起。孩子吃奶吃得太快,回奶後進入氣管,輕者導致肺炎,重者導致窒息死亡。
【嗆奶的正確處理方法】
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首先,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然後,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如果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
在以上過程中,寶寶應同時送往醫院檢查。如果嗆奶後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觀察哭時的吸氧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等,如有應即送醫院。如果寶寶哭聲洪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無大礙。
【如何預防嗆奶】
不在嬰兒哭泣或歡笑時喂奶;不要等寶寶已經很餓了才喂,寶寶吃得太急容易嗆;孩子吃飽了不可勉強再喂,強迫喂奶容易發生意外。
母乳喂養時,寶寶應斜躺在媽媽懷裡(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養時,寶寶不能平躺,應取斜坡位,奶瓶底高於奶嘴,防止吸入空氣。
媽媽泌乳過快,奶水量多時,用手指輕壓乳暈,減緩奶水的流出。人工喂養時,奶嘴孔不可太大,奶瓶倒過來時,奶水應成滴而不是成線流出。
媽媽的乳房不可堵住寶寶鼻孔,一定要邊喂奶邊觀察寶寶表情,若寶寶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圍變色發青,應立即停止喂奶。對發生過嗆咳的嬰兒、早產兒,更應嚴密觀察,或請醫生指導喂哺。
喂完奶後,將嬰兒直立抱在肩頭,輕拍嬰兒的背部,幫助其排出胃內氣體,最好聽到打嗝,再將其放到床上。床頭宜高15度,右側臥30分鐘,再平臥,不可讓孩子趴著睡。